分享

战国时期依然强盛一时的越国,没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的三个原因

 刻在星星上 2019-11-19

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二十年的越王勾践起兵伐吴一举灭掉吴国,然后挥师北渡淮河,在徐州与齐、晋、宋、鲁等诸侯会盟。当时,越国势力范围北过淮水以北,与鲁国接壤,东濒东海,西达今皖淮、鄱阳湖,雄踞东南。越国由南方小国一跃成为名震中原的大国,周天子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承认越国是华夏诸侯的“伯”,各诸侯纷纷表示庆贺,勾践号称霸王,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平吴,乃将兵北渡淮,与诸侯会于徐,致贡于周。天子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 。“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至此至战国中期,越国一直都比较强大。勾践的曾孙朱勾时越国国势最为强盛,墨子曰:“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那么历史上一度强盛的越国,却为何最终没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历史上把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此时距春秋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去世才61年,越国由越王翳统治,前一年公元前404年(越王翳七年),越王翳出兵攻打缯国,一战灭亡缯国,后又凭借强盛的军事实力发兵攻伐齐国。齐国不敢与越国正面交战说道:“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可见此时越国依然称霸中原。显然从时间上和国力上来看,越国在战国初期依然是一方大国国力强盛,没能名列战国七雄当有以下三个原因。

1、政治体制落后不成熟

越国地处华夏的南方,整个西周时期都处于部落联盟独立发展的状态和中原各国没有交流往来,政治体制落后。晋楚争霸时楚国为了牵制后方的吴国,帮助越国建立了相对稳固的国家政治管理体系架构,越国开始强大起来。春秋战国之际随着生产方式的进步旧有的分封制成为社会发制的阻力,中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加强国君集权实行县治管理。而越国却没有出现任何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变法,在越国境内依然施行旧有的分封制度,这种落后不成熟的政治体制使得越国逐渐与中原列国脱轨。

《越绝书·记吴地传》的记载,“当时封在吴地的越国君王就有宋王、摇王、荆王、干王、烈王、襄王、越王史、周宋君、余复君、上舍君等"。

2、文化习俗差异未能融入中原文化圈

越国地处华夏南方,百越民族部族纷杂,生活文化和中原地区差异很大。《史记》、《汉书》都曾记载越人“文身断发”;中原人则认为身体发肤是父母授之,不敢毁伤。越人的“文身断发”就使得中原人对这些习俗感到很奇怪,并且越人的服饰和中原服饰差异也很大。

再者, 越人长时期和中原地区缺少交流联系,处于中原文化圈之外。在越国并没有中原的礼乐文明,也没有建立起礼义廉耻、父慈子孝的文化理念,在越国父杀子、子灭父的悲剧频繁发生,而越人又不能主动学习中原文化融入中原文化圈。这样一来越国自身的文化习俗就与中原诸国就有着巨大的“文明冲突”,给中原人一种“异族”的认知。就像楚国和秦国崛起时,由于文化习俗和中原各国差异很大,中原各国都以“夷族”视之,甚至不与之交往。

3、内乱重创后退出战国征伐的舞台

与被列为“战国七雄”的各国相比,越国是春秋时期才出现在中原征伐的舞台之上的,犹如半路突然杀出的程咬金,打劫一番后快速退出了中原征伐的舞台,其兴衰不免显得过于急躁快速了。越国由于兴起时间较中原各国较短,疆域内百越民族众多,国家在政治体制建设上落后于中原地区,又缺乏深厚的文化积淀,导致越国多个君王在位期间都出现了严重的内乱,使得越国一次次元气大伤。

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兴兵伐楚,结果兵败身死。越国政治制度建设落后的弊端展现而出,越王无疆的儿子们拥兵割据争权夺位,建立起瓯越、闽越等小的国家。整个越国就陷入了内乱分裂,沦落成为与宋、卫、中山国等一样的小诸侯国。从整个战国时期来看分裂后的越国只能偏安东南苟延残喘,再也有实力参与到战国时期中原各国的征伐中,越国对战国局势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越国最终就没能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