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氏治疗类风湿专方,

 鲶鱼上画壁 2019-11-19


说当代医家善用黄芪者,我以为当推邓铁涛、张志远、史鸿涛诸先生。


鸿涛先生是吉林名医,可能知者不多。我知道史先生是因阅读《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一书而了解。


我母亲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始于上世纪90年初期,手指等关节逐渐变形。1999年夏,病情加剧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当时我尚在大学念书,母亲在一上海处看门诊,然而效果不明显。为此,我查阅了很多书籍。当然《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是必读的。书中朱良春、王士福、姜春华、史鸿涛诸先生的经验,我尤为在意。特别是以史鸿涛先生的类风湿汤打底,自拟处方为母治疗。服药三周渐渐见效,三四个月后明显好转,服至半年能操持家务,行动自如,各项检查指标也正常了。


类风湿汤的特点是重用黄芪200g。……我在方中又加用附子、生地、全蝎、蜈蚣、薏苡仁等。


因我母亲获效,其同学亦患类风湿关节炎,故也跑来请我治疗。我采取类似方药,她见效更快,效果也更好。


还曾治一位类风湿患者,手指与脚趾关节均严重变形,膝关节和髋关节有三个都置换过,关节疼痛,不能触碰,出汗怕风。我用桂枝汤加大剂量黄芪和附子,服药两三周后,黄芪用至200g,桂枝、白芍、附子均用至30g,病情明显缓解。《中医思想者----海上方》

主方:黄芪200g 秦艽20g 防己15g 红花15g 桃仁15g 青风藤20g 海风藤20g 地龙15g 桂枝15g 牛膝15g 甲珠15g 白芷15g 白鲜皮15g 甘草15g


此方可随证加减,以改动方中药物用量为主,或将药物稍事变更。热盛为主,可加漏芦30g,漏芦清热而不伤阴;以寒为主者,可加制附子1Og,增强散寒止痛之力;顽痹正虚、关节变形者,可加当归20g、制附子10g、伸筋草15g,并改甲珠30g,加强温补穿透之力。


方解:方中秦艽一药多能。治疗痹证,风寒湿热,皆可应用,且病发无问新久,病情无问轻重,均可用之,实为治疗痹证之要药。防己善除风寒湿邪,长于消肿。二药相配,蠲除风湿肿痛病变。青风藤、海风藤取藤之通络之功,利经络,为治疗关节不利、麻木拘挛之要药。四药合用,驱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筋活络,解麻止痛,为治疗类风湿之要药。痹者,“闭也”。气血经络,闭阻无疑,故桃仁、红花为必用之品;桂枝辛温,温经通阳;地龙咸寒,又善走窜,四药合用,通痹行瘀,活血利络。更兼地龙为血肉有情之品,对顽固性痹证尤为适宜。白芷能解热解毒止痛,白鲜皮能清热燥湿除痒,二药合用,专治热痹之痒痛不适。芪补一身之气,卫外而行内;牛膝善通经活血,补肝肾,强筋骨;甲珠破坚通闭,其力甚强;甘草调合诸药而缓急止痛。四药相伍,鼓舞正气,强健筋骨,调达气血,合取纠正关节变形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