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高考3 1 2模式选好物理历史后,剩下2科如何选择最适合?

 山口百惠WFQ 2019-11-20

高一上学期就快结束,新年假期在不远处招手。高一阶段在高中三年里算是较轻松,但现在新高考改革后,高一下学期就得开始选科。不管是3+3,还是3+1+2模式,除了必考语数外三科,学生所选的其他3科选考科目都会影响到填报志愿时的选择。选择到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是在新高考中致胜的重要一步!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3+1+2”新高考模式中“1”在物理和历史中2选1,其实就是文理分界,学生可根据自己偏文还是偏理的属性进行选择。模式中的“2”则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这4科中选出2科。3+1+2模式可衍生出12种组合(如下图)

这么多组合,哪个学起来轻松?哪个以后好选专业?孩子想去的专业要求什么科目?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对选科最想了解的问题。今天来个详细解答!

在选择前先对这4门学科进行最基本的了解。

化学

化学在理科中也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与文科的“记背”特点比较契合。偏文学生想要在选科中搭配一门理科,化学是首选,毕竟它的专业覆盖面仅次于物理。

生物

生物在新高考体制下可算“性价比之王”,提分简单,难度不大对于文科生来说是救命稻草。生物专业覆盖虽少于物理和化学,但高于政史地。

政治

政治的难度在于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联系大量的时政热点。对于文科生来说,这是一门很难考低分,但也很难考高分的科目。特别对于理科生来说,这是一门令人头大的科目了。

地理

地理可报专业多,地理以前号称文科中的理科,内容偏理,记忆内容比政治历史少,理解的内容又比化学少。对于擅长理性思维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较好学的科目。

新高一学生如何思考并初步做出自己的选科决策?

首先我们得明白,选科没有正确和优劣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高校专业在设置选考要求上不仅会要求物理或历史(主要影响是招生人数分配),还会体现在再选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的限制上。而再选科目的限制依据主要是专业学习与高中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相关性,关系越紧密,越有可能将此科目列为必选科目。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决策平衡单

决策平衡单是在生涯决策,包括新高考选科决策中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运用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大家很好地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做出相对科学的决策。

使用5步骤:

●列出你需要决策的选项;

●列出影响你选科的所有因素;

●将影响因素按照你权重进行排列;

●分别打出每个影响因素下各学科的得分;

●分别计算各学科的总分然后进行排序。

选科决策的两个思路

以终为始

其实是个“倒推”思路。学生先思考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工作,就读什么样的专业对这份工作更有帮助,这个专业会要求高中学习什么科目等等问题。

在这思路下,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开展生涯教育,指导学生充分进行自我探索,并加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有效定位自己的选科科目。

当然,学生可能有很多职业方向,或者职业对应的专业方向有很多。在这思路里,并不是找到未来的唯一解,而是大致发现自己的几个方向开始去探索。

学科优势

根据自己目前的学科兴趣、学科成绩以及精力投入等,充分了解高中各学科三年学习的内容和能力要求,综合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习这门科目并在学习这门科目中的人群中占有一定优势。

在精力投入相同情况下,目前学科能力最强(分数与排名)的学科,且对学科本身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科,可定位为优势学科。

希望决策平衡单可以帮助你搭配出适合的选科组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