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老僧说:人一生有这三大坎,你过了几个了

 优雅依然6gg0nh 2019-11-20

人这一生,说长不过三万六千天,但是如果我们凡事都太过于计较,心理背负太多东西,就会容易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有时候我们感觉生活很累,人生很苦,,就是因为我们想要的东西,计较的东西太多了,这也是我们人生的坎,

我们在不同阶段都要取舍不同的东西,知道什么重要,什么可以放下,但是有个人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苦了一辈子;

所以,有一位老僧说:人一生有这三大坎,你过了几个了;

第一:少年,戒之诱惑

一位老僧说:人一生有这三大坎,你过了几个了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多数人活在世上都在追名逐利,这没有问题,反而可以使我们上进,但是如果我们在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面对利益没有禁得起诱惑,那往往也是得不偿失的;

有这个一个故事,一位仙人受伤,被一个农夫救了。仙人为了表示感激,就准备送一件宝物给他,这件宝物可以换取金银财宝,但是使用这个宝物,需要消耗自己的寿命,所以仙人叮嘱农夫不要过多使用;

农夫拿到宝物后,用自己十年的寿命换取的财富让自己变成了城镇里的大财主,但是他开始不满足了,还是越来越奢侈,但是只有用寿命去换取钱财,不久后,仙人再回到此地,见到了奄奄一息的农夫马上就要不行了,但还是紧紧抱着宝物不愿松手,

仙人感叹道:人,就这么难以摆脱金钱的诱惑吗?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刚入社会,要有坚定的信念,追求名利可以,但是要注意尺度,不然便会误入歧途;这是一个坎;

第二:中年,戒之在斗

一位老僧说:人一生有这三大坎,你过了几个了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意思就是说,善良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但不与万物相争,同样,如果人可以做到不争不抢,也就无忧无虑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正在院子里扫落叶,这突然来了一个人,问:“孔子是你老师,我问你一个问题,一年有几个季节?”

学生心想这不是常识吗,很不屑答道:“四个。”

谁曾想那人反驳道:“不对,只有三个季节。”

于是两人便争论起来了,最后孔子来了,他们赶紧问孔子:“一年有几季?”

孔子低头想了一想说“一年有三季。”

见孔子这样说,那人才满意的离去;

孔子的学生很疑惑问孔子:“老师,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孔子笑着回答:“你看蚱蜢春天生,秋天死,所以他以为一年只有三季,但是你要是告诉他一年有四季,他是理解不了的;”

争论带不来胜利,只有两败俱伤,减少争论,斗争,才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记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中年戒斗,这是第二个坎;

第三:晚年,戒之在得

一位老僧说:人一生有这三大坎,你过了几个了

古人云:“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人生在世,有得有失;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我们就要放下,这样才能拥有更好的。话说,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各提着两个精美的瓦罐赶路。正走着,老和尚手上的一个瓦罐突然摔倒地上,小和尚见此心生惋惜,但是老和尚就像没事人一样吗,提着另一个瓦罐继续赶路;

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瓦罐摔碎了,您不伤心吗?”

老和尚说道:“瓦罐已经碎了,伤心也没有用,何必太在意呢?”

是啊,人生也是这样,已经失去的东西,在念念不忘又有什么用呢,失去就失去,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

有句话说: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心宽一尺,路宽一丈,

特别是人到晚年,如果还放不下心中的执念,便处处是怨言,晚年也不得安生,时刻觉得自己苦了一辈子,也没有一个好结果,

所以,知道放下,不要在乎得失,这是第三个坎。

人生就一回,要禁得起诱惑,少惹争辩,得失平衡,这是我们大多人都要过的三个坎,最后,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一起交流学习,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