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公司问工行借款1个亿,利率上浮30%,然后要先存一个亿,放两个亿出来,大家算算这个成本有多贵。哪家企业有这么高的净利润率?这是逼死民营企业的节奏吗? engplast 还是应该感谢银行,换做个人,谁会为了那点利息把本金借给你。 cat navie。 总有一些人以为中国的银行是个吸血鬼,实际上跟国外银行业对比一下就知道了,中国的银行业是建立在不到1%的总资产回报率上,依靠高效率和庞大的资本和市场发展起来的。 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银行业大部分利润是靠息差躺着赚钱,要知道,接受客户储蓄资金的是银行信用,放贷出去给企业提供融资主要看的是企业的信用。特别是民营企业,且不谈有没有正常的企业治理架构,就连有没有财务报表、报表是否可信都成问题。要不是国家要求银行向小微倾斜,大部分银行都不会做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
如果放到具体例子里去跟国外银行对比,就会发现中国给低信用企业的贷款利率远远低于国外。国外银行息差占利润总额小,是因为什么都要收费,如果你有一张境外银行卡就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点。
烙饼姐姐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情况,我们就是处在了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下行的时间段,就是让大家都不容易。你和你的朋友作为实体和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和认知,认为你个人难,你单位难。 认为应该有人来救你,应该有人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弱势群体”付出,不管这个对象是政府还是政府的象征。
银行在现在的经济形式下,他要保障自己的本金安全,自己要活下去,那么不轻易放钱出去,就是很自然的选择
但是其实所有人,所有经济体,所有政府,都应该自己想办法活下去。老百姓就自己多提升自己合法的多挣钱,对于高收入者CPI不会影响他的生活品质,只是生活费支出有时候多点有时候少点。
老板们就自己找准风口,多技术进步,多筑高壁垒,尽量处在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强的环节上。
calvin0708 很多人不会算。看到有人13%都算出来了,真的受不了。我来算算看。现在最新一年期LPR为4.2%,上浮30%,那贷款年利率就是5.46%。如果只放贷1亿那成本就是5.46%,但题主说放贷2亿,并且存1亿。 那我们先假设多出来的那1亿贷款利率也是5.46%。然后我们再减去存款1亿的存款利息,按行业内普遍做法,这1亿存款一般不会是活期存款,一方面活期存款容易被企业方转账使用,对银行的存款考核加大难度,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因此我大胆预计这1亿存款的形式为结构性存款,存款利率3.5%左右。那这多出来的1亿的实际成本为5.46-3.5=1.96%
那这次贷款项目的综合成本是否就是5.46+1.96=7.46%了呢?我认为还可以再降。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额外多贷的那1亿贷款利率很大可能并不会是5.46%,而是银行与企业之间协商后,会以比较低的利率放贷,因为银行只是为了存款,成本也需要替企业考虑。我估计多出来的这1亿贷款的利率应该为基准利率或者上浮10%之间。
因此综上,题主的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就算出来了。我认为会低于7.46%,大概率为6.16%-6.58%之间。
kosumosu1977 楼主说说他的朋友提供了多少担保?
如果能拿出(1)等值国债质押,或者(2)市值2倍贷款额的连续三年盈利上证50指数成分股票质押,或者(3)市场价格2倍贷款额的一线城市住宅、市场价格3倍贷款额的二线城市住宅(非商住、办公)抵押,或者(4)按金交所收市价1.5倍的实物黄金(必须交易所入库)抵押
那么哪家银行会那么蠢开出这个贷款条件?
反之,信用不足部分,请自己换算加成到贷款利率上,否则你当几百万银行股股东是傻毛?贷款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优质客户银行抢都来不及,还设卡? zju_1987 抛开信用风险和社会环境谈贷款利率,就跟脱离了物质谈爱情一样虚幻。
哪个父母会就因为小伙子一句爱自己女儿,会对自己女儿好的。就会轻易把女儿嫁给他的。
不得来个有车有房有存款有好工作之类的要求。 囤基居奇 民生银行某任行长董文标说过,做银行,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uber 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个县响应中央政策,让银行给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如果发生坏账,财政资金出20%,银行出80%销账,一个企业贷款额最高100万。为此,财政拨款3个亿设立了基金,一年多过去,统计后发现那基金被撸了5000万,相当于银行损了2亿。吓得当地第二年就把那个基金取消了。 zengxiang1202 楼上错了,这才是好银行呢,烂银行的做法是:基准利率批贷款,然后收两个点的回扣。很多农商行的坏账就是这么来的。利率一天不市场化,回扣一天消灭不了。我怀疑你朋友即使存一亿贷两亿,也是给了回扣的。当然不是明着给,而是在行长指定的评估公司做个评估,评估费1个点这样的。 dy20061994 说到企业融资时,银行就是吸血鬼,a股上市银行占a股总利润的一半多。说到银行股时,又说利润造假,不良实际高不少,所以银行股估值低,破净。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