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SB 4为何值得期待?一根线解决所有问题!

 痕迹资料库 2019-11-20

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都会用到USB接口、USB数据线,在连接和进行数据传输时,它们都遵守着同一种USB总线协议制定的标准。

USB总线协议是以英特尔公司为主,并有Compaq、Microsoft等共7家公司共同制定的串行接口标准,所以此接口的协议和接头发生任何变化时,给我们日常使用数码产品的方式都将带来重大影响!

今天教授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最新USB 4.0

2019年3月4日

USB 启动小组在官网上宣布,即将推出USB 4.0规范。

2019年9月

USB-IF 正式发布了USB 4.0 规范。

2019年10月

英特尔的开源工程师已经提交了他们的第一个支持Linux内核的USB4.0补丁,设备应用端基本完成,支持USB4的更新。

目前,USB-IF已更新Universal Serial Bus Type-C Cable and Connector Specification线缆与连接器的规范,并即将公布CTS测试规范,以满足USB 4的最新要求,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开放USB 4认证。

强大的USB4,未来将实现接口与协议的完全统一

相对于此前的 USB3(或者 3.1、3.2·····),USB4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改进。

01
速度更快

USB4 的最高速度达每秒40千兆位,速度是 USB 3 最新版本的两倍,是原始 USB 3 标准速度的 8 倍。

02
兼容Thunderbolt 3

原本的 Thunderbolt 3 规范是英特尔专有的,后来英特尔将其免费开放,在 USB4 上,任何制造 USB4 设备或电缆的人都可以使其与 Thunderbolt 3 兼容。

USB4为何值得期待?

其中让USB 4接口性能飞跃,主要功劳在于Thunderbolt 3。

Thunderbolt就是我们熟知的雷电接口,2011年,英特尔与苹果合作开发的、技术代号为“Light Peak”的Thunderbolt正式公布,也就是雷电接口。

而其中雷电3与其它接口传输速度对比,有着巨大优势。在USB接口在发展到3.1 Gen 2时,才达到双向10Gbps带宽,雷电接口早在8年前就已实现。

雷电接口此前是英特尔与苹果合作开发,所以这些年来苹果MacBook系列,都使用了雷电接口,从早期的雷电1、雷电2,到如今全面支持雷电3。

这次USB 4融合了雷电3协议,能同时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视频/音频传输,也就是能同时具备DP或HDMI/DVI/VGA的功能,传输带宽达到40Gbps标准。

03
改进了显示/数据分割

对于 USB4,它除了 40Gbps 的传输速度,还可以提供最高达 100W 的电源功率,还可以外接显卡、两台 4K 显示器或 1 台 5K 显示器等。

另外,关于 USB4 的命名,USB Promoter Group CEO Brad Saunders 曾表示不打算进入 4.0、4.1、4.2 这种迭代路径,会尽可能地保持简单。

目前USB4已经F注册成了商标,预计未来USB将摆脱原来的USB 3.0/USB 2.0这样的名称,直接使用不带空格的USB4,也是方便了人们理解。

另外,USB4的出现意味着兼容雷电协议的设备不再需要向Intel缴纳授权费用了。而要使用USB4,还需要新的接口规范以及更好的数据线。

可以说全功能的USB 4接口是目前功能最全、体积最小、速度最快的物理接口,一根线解决所有问题。

Type-C数据传输更快

USB4接口类型是Type-C,在未来Type-C接口的手机和电脑将更加强悍,也将会大大的推动Type-C接口大一统!

USB4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便利呢?

未来笔记本、手机、游戏机、相机、显示器等众多设备都统一采用Type-C接口。这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无需再去费劲的认识那么多繁复的接口,也无需出门得带上一大堆各种不同类型的线。

往后哪怕是大文件,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完成传输,将会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日常生活传输电影、电视剧、照片等文件,也将可以瞬间完成,省却等待的烦恼。

总结:

基于雷电3协议进行开发的USB4,传输速率最高可达40Gbps,最高能提供100W电力,可外接显卡、两台4K显示器或单台5K显示器!并向下兼容 USB 3.2 、 USB 2.0 标准和雷电3。这对于推动接口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家对USB4表示期待吗?让我们拭目以待Type-C接口大一统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