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助推美元成为国际货币 一战二战之前,全球盛行的是金本位币,以黄金作为标准货币单位,各国在交换货币时,均以黄金的兑换作为交换标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国际货币局势动荡不安,全球的政治经济格被重塑。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关税总协定作为补充,建立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由此开始,这一货币体系促进了当时世界贸易的稳定发展,给战后的全球经济建设带来益处。但这一货币体系需要美国及美元一直保持强势。在1950年代末期,随着美国国际贸易赤字的不断累积,美元信用开始被冲击大量资本流出,美国的黄金储备不断减少。美国为维持此体系累计使用了德国补偿,黄金总库协议,创立特别提款权(SDR)等手段。但都无法解决美元与黄金挂钩所产生的难题,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使得美国无法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关系。在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总统采用新经济政策,放弃金本位并停止美元和黄金的自由兑换。在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自由浮动的汇率市场逐步形成。
原油巩固美元维持国际货币地位 美国为了应对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大幅资本外流,恢复和巩固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在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协议,宣布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并且保障其国土安全;作为回报,沙特必须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沙特在向外国出口石油时,只接受美元。同时沙特将出口石油获得的美元盈余用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协议为“石油-美元循环”的形成初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由于沙特是当时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并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中拥有广泛的号召力,到1975年几乎所有的OPEC成员国都开始效仿沙特的做法,成为“石油-美元循环”的一部分:一边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卖出石油;另一边,将美元所得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石油作为现代经济最基础的能源和基础化工资源,是每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石油进口国为了获取石油,必须先换取美元,持有美元储备。原油从某种程度上面替代黄金,成为美元的信用背书,帮助美元确保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后面的发展历程来看,中东和美元达成的石油协议不仅跟双方利益有关,而且也影响了全球货币体系秩序的演变和进化。其他国家如果想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时,就需要首先积攒美元或者从金融市场上借入美元。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在石油之外的其他商品的国际贸易中,更多的出口商会选择用美元而非其他货币结算。因此,“石油-美元”体系对 “商品-美元”循环的形成产生了引导作用。但石油美元循环并非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之后的自然延续,而是美国为继续第一经济军事强国的地位做出的主动出击。在军事力量上面,美国的军事实力毋庸置疑,但当时苏联在中东地区也强势的军事存在和震慑力;从货币体系上看,除英镑之外,还有德国马克,日元也在迅速崛起,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也是有可能实现的。美国利用当时些许的优势排兵布阵,实现石油美元的循环体系,继续巩固美元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也捍卫了美国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的国际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原油价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产油国的贸易盈余快速积累,石油美元成为国际金融市场里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1980年代以前,产油国的石油美元其中一部分用来进口商品和服务,通过经常项目下回流美国。80年代,产油国将大量美元收入用于增加外汇储备,包括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兼并收购(M&A)外国资产(企业,房地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债券和股票。购买国外资产通过本国资本和金融项目下流出,大量石油美元流入国际金融市场。且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投资渠道被不断拓展,从美债逐渐扩展到企业债券,股票,房地产,从美国和欧洲大陆扩散到日本,新加坡,以及南美和中国。主要石油出口国纷纷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从而使得石油美元资金的运作更加市场化。根据主权财富基金研究所(SWFI)的统计,2017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资产达到了76461亿美元,其中通过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收入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总资产达42914亿美元,占比56%,且在全球前20家主权财富基金中占据了11个席位。
1985年后整个原油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油价大幅下跌并且维持10多年的低位,产油国贸易盈余大幅缩水,为了对冲油价下跌带来的巨大风险,石油美元开始朝着市场化和金融化进化。
1986年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上市,原油开始和金属,粮食,外汇一起成为期货交易的大宗商品之一,成为重要的金融产品。1988年,北海布伦特轻质低硫原油(BRN)在伦敦洲际交易所(ICE)上市。且在主权财富基金的模式下,产油国将跨国公司,期货及对冲基金作为新的投资对象。 石油美元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创造到流通到最后的回流,以及全球的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消费都通过全球贸易和金融形成较为完善的复杂机制。在这个阶段对应也是美国里根总统和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开放社会国际资本流动获得加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全球贸易的高速发展也推动原油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时至今日,原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在国家原油定价当中扮演关键的角色,全球石油贸易量的85%都会参照原油期货价格作为基准。全球原油市场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宗商品交易,全球定价,全球的参与者广泛而充分,现货市场参与充分,价格发现机制几乎完全透明。 总结-美元为何能够维持核心国际货币地位 回顾历史,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保证货币竞争力的基础,在此之上,美国在二战之后大部分时间里面寻求的是开放的竞争性的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在更广阔空间里面寻求资源的合理配置,出现在当时优势较为明显的全球经济三级分工架构,甚至延续至今。 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是伴随着开放的经济政策,从最早的海上霸主,葡萄牙,荷兰到英国,美国,无一例外。另外美国具备完整成熟的金融市场,流动性高,深度足够,而且兼具一定的稳定性的开放市场。石油产出国由于投资区域有限也需要稳定的海外投资渠道,需要依附于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这是石油-美元循环能够延续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