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教杨先生第5期】|《石门颂》好看在哪里?

 mengk4fz0yyf5h 2019-11-20

- 《石门颂》是'隶中行书'还是'隶中草书'呢?

- 《石门颂》艺术特点有哪些?

听杨先生给你讲讲怎么欣赏《石门颂》……

👇👇👇

杨先生,我很喜欢《石门颂》这个帖,但是我每次临习都写不好,您能给我讲解一下临习《石门颂》的注意事项和这个碑帖的特点吗?

《石门颂》碑帖(点击可放大)

《石门颂》常被认为是“隶中草书”,而我认为更准确的应是“隶中行书”。《石门颂》中能看出有书写速度的变化,但整体草书的痕迹并不明显。其用笔飘逸中蕴含力量,结构自然中带着洒脱,明显不同于《张迁碑》和《史晨碑》的严谨,颇有一番把隶书写“活”的感觉。清代杨守敬的《平碑记》中评《石门颂》:“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

《石门颂》局部

《石门颂》运笔的线条沉着而飘逸,在书写过程中去感受,这份“沉着”与“飘逸”会更为深入。通常,书写时运笔速度慢才可体现沉着,但如果仅仅是放缓运笔,又会使得字的线条沉闷无趣。《石门颂》在线条的首尾做了一些额外处理,又增添了飘逸之感。

摩崖石刻[1],并不是碑刻,故难度更高。这种难度在于要将石刻的字创造出一种笔与纸之间“涩”的质感。这种“涩”,类似于在粗糙纸面运笔,但又力争要书写流畅,既有速度的趋势,又不会过快。我们可以从《石门颂》用笔画的横笔、捺笔中,一些类似水波的起伏笔画,看到这种“涩”的力度感。

注:[1] 摩崖石刻,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广义的摩崖石刻指的是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

《石门颂》原石石刻图片

同时,《石门颂》中既有诸如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等比较规矩的笔法,又有不少取法汉篆的露锋处理。这些圆润与洒脱笔法的结合,使其整体风格生动而有活力。

《石门颂》此种比较写意灵动的艺术特点,和其是“摩崖石刻”而不是“碑刻”也有直接关系。清末明初李瑞清对此曾有此评述:“写碑与摩崖不同,其布白章法亦异,一有横格(碑刻),一无横格(摩崖石刻)。”这就影响到刻石中字的结构,使其呈现一种自然状态,并无太严谨的拘束感。这种感觉需看通篇石刻拓片才可体会到,如是局部剪切字帖则较难看出。

杨再春收藏《石门》二字原拓

《石门颂》局部

从字的结体看,《石门颂》虽是隶书,也颇受篆书影响。虽然篆书在东汉时期已不像秦朝时是主流书体,但在字的结构处理方面,《石门颂》颇有同时期汉篆的顺其自然之美,这方面可以参见汉篆的《汉司徒袁安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