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宝馆|图说辽代出土文物

 飞雪园 2019-11-20

契丹是中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常有描写契丹民族的画面:穹庐毡帐,草肥马壮,策马扬鞭的如画风光。

契丹人创建了历史上的大辽国,辽代时期非常盛行佛教文化,是继唐朝之后兴建佛寺最多的朝代,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铜鎏金胡人跪像,出土于崇寿寺释迦佛生天舍利塔,该塔原来在沈阳市大东区白塔小学内,是一座八角形11级密檐塔,因为塔破损严重,1956年经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拆除。

葫芦钮三足铜香炉

绿釉迦陵频伽,上半身是人,下半身为鸟。

在佛教中,迦陵频伽出现在两种场合:一是在弥勒佛或释迦牟尼佛说法时,迦陵频伽与诸神鸟出妙音,闻者倾心。二是出现在西方极乐净土,具有佛音的象征意义。

1977年在房山县北郑村出土的银佛幡

辽代时期非常信仰观音,造像风也盛行,并且认为用石质塑像能表现观音菩萨坚贞洁白的德行。

密云冶仙塔出土的绿釉净瓶

七佛贴金彩绘舍利塔

北塔天宫出土的青铜净瓶

彩绘的释迦牟尼佛涅槃像,头部向北,身体向右侧偃卧。

器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绿釉凤首瓶。

瓶身绘有鹿鹤图案的梅花瓶

在赤峰的辽墓中出土的百合花铜香炉

内蒙古小王力沟辽墓中出土了一具莲花造型的烛台,铸造精致,可以拆装自如。

风格独特的绿釉盘口瓶

契丹人佩戴的金头饰

辽墓中出土的石佣,女佣秀眉大眼,男佣方脸大耳。

古色古香的黄釉套盒

紫定印花瓷碗

葵花形银盏托

银执壶和龙纹银盒

小巧精致的铜制迦陵频伽,人首鸟身,做飞翔状。

辽代墓中的铜器及银器多是日常生活所用的器物,如碗碟、盆及酒具等,制作考究,质地精良。

由于契丹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以辽代的瓷器独具特色,在工艺上受到唐三彩、定窑、磁州窑的影响。

白釉草叶纹注壶

龙泉窑刻花盏托

鸳鸯形三彩壶,生动形象,秉承了唐三彩的风格。

人首摩羯形壶,壶前端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女形象,壶身是鱼形,将工艺与实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契丹人生活在劲风多寒的漠北之地,在严酷的生活环境中,酒成为密切的生活伙伴,于是各种形状的酒壶随之而生,而契丹人的豪放洒脱之情,也尽现于壶中。

翠色欲滴的绿釉鸳鸯纹执壶

古朴雅致的蕉叶纹执壶

鸡冠壶又叫马镫壶,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用来装水或盛酒,是契丹民族的标志性器物。

白釉剔花是磁州窑的传统装饰技法,具有浓厚的北方风格。

绿釉印花海棠长盘

白釉大盘口长颈瓶

质地温润的青瓷水注,壶身雕有花纹。

辽代的瓷器,无论青瓷或白瓷,都是润泽如脂,精美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