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姜文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僵化,姜文单方面在节目中说“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处不好与母亲的关系,她老是一种不高兴的样子,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让她开心”。而母亲的这些“不高兴”更像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期盼。 1963年姜文在唐山的姥姥家出生,童年时期也是在姥姥家度过。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姜文母亲带着他改嫁,在嫁给第二个男人后不久弟弟姜武出生,姜武之后还有一个妹妹姜欢(圈外人),弟弟妹妹的到来让姜文感觉到做老大的苦恼,母亲经常会让姜文帮忙洗衣服、做家务,还要带弟弟妹妹出去玩,做这些在姜文眼中很普通,因为他想帮母亲分担一些事情,所以他从不抱怨或反抗。 或许是家中长子的身份,母亲对姜文寄予很大希望,并且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只要教育好老大那么老二、老三就不会歪,所以姜文小时候经常被母亲“教训”。 有一次半夜十二点多了,姜文又被母亲叫起来打,并问姜文错了没有,即使没错姜文都要说错了,哪怕自己不知道错哪了,相反弟弟姜武却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 姜文的母亲曾说过,姜文小时候很直愣,干什么全在明面上,而弟弟姜武小时候有点“蔫淘”,看上去老老实实的,有时候犯了错,还不觉得是他,总以为他是好孩子。 姜文回忆小时候自己被母亲打,弟弟站旁边乐。 一次姜文出去玩的太久,回家被母亲训斥“去哪了”姜文“玩去了”,啪一巴掌给扇那屋去了,一会儿姜武回来了,“去哪了”“妈,你看这是一树叉对吧,我去把这个树叉找来”“找树叉干嘛”“烧火,咋家炉子点火的时候需要这个”这时候母亲也不生气反而笑着说“滚滚滚”,明知他是胡说八道,但也下不去手打他,所以姜武嘴甜小时候少挨打。 以为小时候不优秀,故而考上中央戏剧学院的姜文,在高兴之余也不忘向母亲“邀功”,但母亲只留下两句“跟我说这个干嘛,你那一盆脏衣服还没洗呢”,看着手里的通知书,再看看母亲远去的背影,姜文有些难过,从小到大母亲从未对自己夸奖半句,他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所以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成为母亲的骄傲,但事实却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 直到成为大导演也赚钱了,还帮母亲买了房,本想讨母亲欢心,但母亲却如往常一样平淡如水,看不出一点高兴劲。 随着年龄的增长,姜文也成为父亲,渐渐的理解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与艰辛,多少间能理解母亲这般“爱之深,责之切”的态度,尤其是母亲去世前两年,他拍电影间隙母亲会给他塞红包,看着鼓囊囊快被撑爆的纸皮,他突然明白母亲的一辈子都为了他们几个,不在溺爱下长起来的姜文很知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