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唐朝诗人白居易写诗的一个故事。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读完之后,问道:“您听懂了吗?”老婆婆回答说:“听不懂。” 白居易就拿回去修改,修改好了,再拿去读给老婆婆听,读完又问道:“您听懂了吗?”老婆婆说:“听懂了。” 于是白居易就把这首诗抄下来,算是定稿。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可靠,我们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但是,读读白居易的诗歌就可以发现,他的诗歌,语言总是那样朴实明白,通俗易懂。 很多同学对于作文,有一种和白居易相反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积累了很多的好词好句,写作文不能再像以前一那样满纸大白话了,要多用点词,词多,才能算是好作文! 于是就一味地追求所谓好词,结果作文反而不如在以前写得好了。下面的一段作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
让人读了这段文字是不是有点感到别扭?因为有这么5处需要仔细推敲:
所以,老师在这一段文章旁边批道:“用词不当,堆砌词藻,要努力改正,”是完全正确的。我们不妨把这段文章改一改:
这样一改,词儿少了,而且尽是大白话,但读起来自然、朴实、通畅。 随着我们不断的学习,知识面宽了;接触的事物多,视野开扩了。认识水平随之得到提高,思想感情随之丰富起来。同时,由于读的书多,掌握的词语也显著地增加,因此,就产生了一种用较多的词儿表达思想感情的愿望,希望作文写得生动一些,深刻一些。这是无可非议的,应该说,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 但是,为了生动,就堆砌词藻,而把作文清新朴实的优点丢掉;为了深刻,就滥用生僻词藻,而把作文通俗明白的长处舍弃。 写作文,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感情表达得准确清楚。更是要提倡写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文风朴实的文章。不顾准确性,一味地堆砌华丽的词藻,生搬晦涩的词语,甚至随意乱造词汇,这种词语多的作文决不是好作文。 那么,作文是不是就不必讲究遣词造句了?不,写文章要注意炼字炼句,要选择表达效果最好的词语,作文不仅要作到准确,还要力求鲜明、生动。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万卡》,有一段万卡在鞋铺遭受老板、老板娘毒打的描写:
这一段描写是多么形象生动!“揪”、“拖”、“抽”,三个连续动作,形象地刻画了老板的凶残,“捞”、“戳”两个动词又把老板娘的狠毒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我们闭上眼睛就象看电影一样,万卡悲惨凄苦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契诃夫描述动作的几个词,并不华丽,也并不高深,都是极为平常的大白活,但是用得非常准确,也就显得十分精彩。 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寓于平白朴实的语言之中,多读一点古今中外的作家名著,你会发现,语言大师都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不卖弄。 现在我们写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不能用大文学家的手笔来要求,但是,这个“自然去雕琢”的作文的“正宗”,却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 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地想一想:作文用的词语,你是否都明白它们的意义;这些词儿是否准确表达了你的思想;你的作文里有没有别人看不懂的生僻晦涩的词儿,有没有自己生造的词儿。要认识到,用词是一个严肃的文风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1.用词要准确,不要用不理解的词。 2.语言要精炼,不要堆砌词藻。 3.文风要朴实,不要乱用形容词。 4.文章要通俗,不要用生僻的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