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局》回顾 | “女儿,我为什么劝你一定要结婚”

 自在飞花也似梦 2019-11-20

回顾:

如果问我一生必须做的事情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根据我的经历和认知水平,我觉得有这样5件事。


第一件事:恋爱,结婚,生子。


恋爱、结婚、生养后代是人的本能,原本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当我们欢呼文明进步的时候,这些事反而成了很多人的难题。

现在,很多年轻人到了 30 岁还没有认真恋爱过,更不要说那些忙于学业的大学生了,他们根本没有心思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日本已经进入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无性欲社会。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有 36% 的男性和 39% 的女性到了 34 岁还没有性经验,这和很多人想象的成人艺术文化发达的日本完全是两个样子。


中国虽然还没有达到日本社会的程度,但是一些一线城市已经有了这种趋势。

很多人沉溺于虚拟世界,为所谓的二次元文化辩护,并且用多种方式证明这是不可阻挡的未来趋势,或者说现实生活越来越不重要。


但是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者,真正有幸福生活的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获得最真实和最丰富的生活。


因此,我多次建议大学生在学校时要认认真真地谈一次恋爱,享受爱情,因为这是人成长必要的经历。

当然,有一些人会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恋爱、结婚,更没有精力和财力养孩子。

站在人一生的时间跨度和整个社会的范围来看,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没有他们想的那么重要,更不能和生活相比。

世界上绝大部分事情没有张三去做,自然有李四做,李四甚至会做得更好。

但是,每一个人的具体生活是独一无二的,既不能由别人代替,也不可能等以后有时间再补上。

很多人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其实等于永远没有时间。

我经常坐邮轮旅行,在邮轮上总能遇到很多金婚甚至钻石婚的老夫妇。

我在赞叹他们健康长寿之余,和他们聊一聊后就会发现,婚姻是他们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了婚姻,通常会有孩子。很多年轻人在有孩子之前嫌烦。

我自己多少也是如此,但有了孩子后,我发现自己获得了想象不到的快乐。


中国人喜欢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西方人则会将他们视为上帝赐给自己的礼物。


既然是私产,就会随心所欲地处置;如果是上帝的礼物,则要呵护和尊重——这在心态上会略有差别。


我是在美国抚养孩子的,或许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多些,我更多的是享受她们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要求她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享受孩子的成长过程时,我们就能由衷地感到幸福。

第二件事:尝试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下的人为了生存,常常不得不根据薪水的多少和行业的热门程度来决定自己该做什么事情。只有很少人做的工作是自己非常喜欢的。

但是,人一辈子至少应该尝试做一次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倒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辞职创业,我仅仅是建议大家尝试一下,特别是在年轻、失败的成本不是很高的时候。

上帝给每个人很多天赋,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

我的小女儿过去从来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的天赋在她身上根本看不到,姐姐喜欢的事情她也不喜欢。

她在学校里尝试了不少集体活动,但都中途退出了,在合唱队里唱歌时,她连嘴都懒得张。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声乐老师说她有声乐天赋。

刚开始我和她妈妈都有点儿不相信,后来让老师教了她一点儿歌剧的唱段,发现她果然有天赋之后,她自己喜欢上了这项活动,从此认认真真学习唱歌剧。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 她已经 4 次被卡内基音乐厅和林肯艺术中心邀请登台演出。

当然,我很理解大部分人因为生活压力,未必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至少要有一项兴趣爱好。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写《具体生活》这本书,它的主题和我过去写的书完全没有交集。

我一直觉得我们要做有趣味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工作和赚钱的机器。

有趣从兴趣开始,《具体生活》这本书其实讲述了我的兴趣养成过程。

此外,兴趣不仅仅是让自己喜悦,还能提升自我,因为在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到极致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得到升华。

没有兴趣的人,或多或少有点儿狭隘。


第三件事:回馈。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奇迹。生活如此善待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花一些时间、精力和辛苦挣来的钱去回馈生活,特别是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此外,我们还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馈不仅可以让我们内心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实实在在地改善一些人的生活。

我们周围的人能够过得更好,反过来也会给我们一个更好的环境。

回馈是多方面的,孝道就是一种回馈。

但是,回馈不仅限于对我们的父母、恩人、亲友或母校,还包括对整个社会以及那些和我们素不相识的人。

很多人说自己太忙或者太穷,没有时间或者金钱回馈,其实回馈完全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从现在开始身体力行。

世界最著名的慈善家恐怕当属约翰·洛克菲勒了。

据估计, 他一生捐出了 5.5 亿美元的巨款,按今天的 GDP 水平折算,相当于 1000 亿美元左右。

他帮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公共卫生学院,这是美国现在最好的公共卫生学院;洛克菲勒还在中国创立了协和医院。

此外,他出巨资(8000 万美元)帮助芝加哥大学从一所很小的教会学校变成现在的世界一流大学,还建立了在医学界非常有名的洛克菲勒大学。

在接受洛克菲勒捐赠的大学名单中,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布朗、卫斯理等名校都在其列。

此外,后来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了正在研制青霉素的英国科学家弗洛里等人访美进行合作,这直接催生出药用青霉素。

洛克菲勒并非在有钱后才开始做善事的,他在 16 岁有第一份工作时,就将自己收入的 6% 捐出来,并且一生都在做回馈社会的事情。

类似地,在 2018 年因为给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款18 亿美元,而刷新全球教育机构最大单笔捐款纪录的布隆伯格,他的第一笔捐款是刚毕业参加工作时捐出的,虽然只有 5 美元。

同样,没有时间也不过是托词。

大部分人恐怕不会比我更忙,但我每周依然会在周一、周三两天准时去看望我的母亲。如果我能挤出时间做到,99% 的人应该也有时间做到。

每次到了看望母亲的时间,不论我是在开会还是在做别的事情,我都会告诉其他人,我现在必须离开了。

时间一长,周围人都知道在那些日子不要指望我加班,也不要在快下班时给我安排事情。

坦率地讲,即便是国家元首所做的事情,也并非每一件事都是重要的,何况我们常人。

2019 年初,美国政府关门了 30 多天,大家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没有谁感觉到生活变得艰难了。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里除了海关工作人员等极少数的人,绝大部分人平时做的事情其实可有可无。

我们做的那些引以为豪的事情,其实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所以,任何没时间的说法都是托词。

总之,回馈不能仅仅有心,还必须有行动;只有采取了行动,才能证明有心。

第四件事:有一个信仰。

人应该有信仰,这个信仰未必是宗教信仰,但是必须有。

因为当我们失去了方向和动力,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信仰会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事情。

当我们不得不做出很多抉择,比如在道德和利益上纠结时,信仰能帮助我们找到符合本心的选择。

信仰的作用不止这些。

有了信仰,我们在表明立场时就敢于站出来,理直气壮地向不公正大胆抗议,或者喊出我们相信的原则,这就是勇气。

一个有信仰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是对的,就不怕恐吓,敢于行动。

第五件事:留下遗产。

每一个人最后都应该考虑留下一些遗产,当然,这里说的遗产不只是钱财。

根据幸福学的理论,幸福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基因的传承,即传宗接代,因此,子嗣本身就是遗产的一部分。

当然,动物也能留下这种遗产,因此人类的遗产应该比这个更多。

我最早思考遗产这件事其实是在读博士时。

当时我的导师贾里尼克教授对我说:

博士和硕士是不同的,硕士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即可,博士需要对人类的知识体系有所贡献。

虽然你做了很多工作,发表了不少论文,但是你还没能解决一个以前没有人解决过的、对后人有意义的问题。

因此,我还不能让你毕业。

我听了这话当然很不高兴,因为很多学习水平不如我的人早就毕业了。

但是现在我要感谢导师的这番话,它让我最终为人类的知识体系添上了一块砖,这或许就是一种遗产。

明日共读《人生不怕从头再来》▼

【结语】

每个人都可以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是否会完全一样?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没有留下什么遗产;如果因为你做的一些事情,哪怕很小,哪怕微不足道,但世界因此不同,那么这就是你给世界留下的遗产。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自己不必浪费时间做哪些事情了。

【今日话题】

《格局》这本书的共读就到此结束了,这本书给你留下你印象最深刻的观点是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本文内容经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