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心、脾、肺、肾,有疾各有什么表现?

 旷世奇药 2019-11-20

肝有疾的表现

肝病善怒,面色当青,左有动气,转筋胁疼。诸风掉眩,疝病耳聋,目视䀮䀮,如将捕惊。

肝位于右胁,胆附肝上,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循行于两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生筋,肝主目,其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胆能贮藏和排泄胆汁,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且与情志密切相关,故有“胆主决断”之说。

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于肝血虚、肝阴虚;实证多见于肝风内动、肝火炽盛、肝胆湿热及寒滞肝脉等。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疏泄失常,肝不藏血,运动异常等方面,可出现面见青色,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活动异常,头晕头痛,手足抽搐,筋脉痉挛、肢体震颤,视物不清及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症状。

心有疾的表现

心赤善喜,舌红口干,脐上动气,心胸痛烦,健忘惊悸,怔忡不安,实狂昏冒,虚悲凄然。

心居胸中,与小肠相为表里,心主血脉,主神明,心在志为喜,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体合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生血,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小肠分清泌浊。心的病证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虚证多因禀赋不足,久病伤心,过喜伤心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受伤,心阴、心血亏虚;实证多由痰湿阻滞、火扰心神、寒凝血脉、气滞血瘀等引起心神被扰之证。心病主要表现在血脉运行障碍及神志异常等方面,出现面色青黑或面白、心悸、怔忡、胸痛、心烦、失眠、健忘、惊恐、神昏、精神错乱,脉结、代或促等表现。

脾有疾的表现

脾黄善忧,当脐动气,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满肠鸣,痛而下利,实则身重,胀满便闭。

脾置居于中焦,二者互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水谷及水液,五胃主受纳及腐熟水谷,脾升胃降,协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主统血,脾在志为思,冬基华在口唇,在体合肌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生肉,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脾胃疾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

脾的病变主要是运化水谷、水液功能失常和统摄血液功能障碍,表现为气血生化不足和气血运行障碍,以及水湿内停,清阳不升等方面。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等方面。脾病常见饮食减少,厌食,疲倦乏力,腹胀腹痛,肠鸣下利,泄泻便溏,身重,水肿,出血等症状。胃病常见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肺有疾的表现

肺白善悲,脐右动气,洒渐寒热,咳唾喷嚏,喘呼气促,肤痛胸痹,虚则气短,不能续息。

肺居于胸中,与大肠相为表里。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生皮毛,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大肠主要功能为传导和排泄糟粕。

肺的病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主要表现为肺气宣降失常,肺气上逆;腠理不固,外邪易侵;水液输布障碍等。虚证多见肺气亏虚和肺阴亏虚;实证多见风、寒、燥、热等外邪侵袭或痰湿内生,内停于肺。常见喷嚏、流涕、咳嗽、咯痰,呼吸短促、气喘、胸痛、咯血、皮肤瘙痒等症状。

肾有疾的表现

肾黑善恐,脐下动气,腹胀肿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痛欠气,心悬如饥,足寒厥逆。

肾居于腰部,左右各一,与膀胱相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脑,主水及主纳气。肾在志为恐,其华在发,在体合骨,开窍于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膀胱具有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的功能。肾中藏元阴、元阳,为脏腑功能活动之本,肾病多虚证。

临床表现多为面色黑,腰酸背痛,耳鸣耳聋,齿牙动摇,阳痿早泄,精少不育;女子则见经少经闭,不孕,水肿,咳喘,胸部满闷,呼多吸少等症状。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状的具体用药,且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②图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