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朝为什么会出现九子夺嫡?只怪康熙自作自受

 夜读史书 2019-11-21

在康熙皇帝执政中后期,有一个难题始终悬而未决,那就是愈演愈烈地皇子争储事件,史称“九子夺嫡”。康熙皇帝在世的皇子共有二十四人,其中有九个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储位之争,他们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太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按理说,康熙皇帝在早年已立胤礽为皇太子,储君之位应该名正言顺,为什么在康熙朝中后期又会出现“九子夺嫡”事件呢?其实归根结底只能怪康熙自作自受。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时年二岁的皇次子胤礽为皇太子。自此,大清帝国有了合法继承人。然而随着诸皇子年岁的增长,他们中的部分人也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对清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想必会知道,康熙的儿子个个都很优秀,如果贤能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能力比皇太子胤礽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熙皇帝虽然很明确支持胤礽的皇太子地位,但他对其他儿子觊觎皇位的野心也没有加以制止。比如皇八子胤禩在朝野上下拥有很高的人气,这一情况康熙心里非常清楚,以他的精明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必然会给皇太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然而他却听之任之。可能康熙皇帝的初衷是希望皇子们可以在彼此竞争中锻炼更强的能力。

不过,皇子之间的储位之争很快就发展到了不受康熙皇帝控制的程度,而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却正是康熙本人,而问题就出在他对皇子们的教育上。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指定让著名理学家、时任江苏巡抚的汤斌来做皇太子胤礽的老师。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份梦寐以求的差事。然而令汤斌始料未及的是,这却是他噩梦的开始。

当时胤礽已经十三岁了,从小百依百顺的生活让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按照规矩,汤斌虽然是老师,但太子是储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他只能站着或者跪着,除非太子下令让他坐下,他才可以坐着授课。可是胤礽明明知道年迈的汤斌经常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样子,却故意不让他坐下。有一天,汤斌因长时间跪着给太子授课,结果气血不足晕倒了。康熙皇帝得知此事后,不但没责怪胤礽目无尊长,反而怪汤斌等人自作自受,不早点向他提出坐着授课的请求。从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胤礽后来愈发骄横跋扈,跟康熙的一味偏袒、溺爱有很大的关系。

有一次,康熙皇帝心血来潮要亲自考考汤斌的学问。可是他在出题目的时候却故意挑那些在经史典籍中非常偏僻的部分让汤斌背诵,结果汤斌不是背不出就是背不全。于是康熙就当着胤礽的面嘲讽汤斌在学问上还需要更进一步才行。

康熙对皇子们在学业方面的要求很严,但在德育方面却几乎一片空白。因为他认为无论老师还是其他大臣,都是奴才,皇子们自然没必要给奴才特殊的尊重。正是在这种唯我独尊式教育的影响下,康熙的儿子们虽然个个都学有所成,但也个个都自私自利。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利益要高于一切,骨肉亲情跟皇位相比不值一提。因此,康熙朝后期的“九子夺嫡”之争才会愈演愈烈,手足兄弟之间竟都发展到要将对方置之死地的程度。

后来,皇四子胤禛夺得了皇位,成为雍正皇帝。他对那些曾跟自己争夺过皇位的兄弟痛下杀手,毫不顾及手足之情。如果说世间真有因果报应的话,康熙皇帝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了。

参考文献:《清史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