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吉思汗死后,托雷当上监国,为什么最后大汗却不是他?

 夜读史书 2019-11-2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职务,那就是“监国”。所谓“监国”就是指帝王外出或其他原因未能亲政,在此期间代替帝王主持军国大事的人。在多数情况下,监国往往会成为未来的帝王,其地位比作为储君的太子更高一层。然而,今天夜读史书要给大家讲述的这位监国却是个“老实人”。他在当了两年监国之后,将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拱手让出。此人就是成吉思汗第四子、蒙古帝国的第一任监国孛儿只斤·托雷。

成吉思汗和他的正妻孛儿帖共生有四个儿子,他们是: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托雷。在成吉思汗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这四个儿子个个表现抢眼,军功显赫。

大约是在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后期,这位传奇大汗开始给儿子们分配自己的“财产”。他将欧亚草原西部和斡罗斯诸公国授予给长子术赤;将突厥斯坦西部、塔里木盆地和天山西部地区授予给次子察合台;将准噶尔和阿尔泰山西部地区授予给三子窝阔台;将蒙古本部授予给四子托雷。

汉人的传统是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将继承主要家业。而蒙古人的传统是幼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最小儿子将作为家庭的守护者,继承主要家业。因此,托雷继承蒙古本部完全合情合理。此外,成吉思汗还将蒙古军(纯蒙古人组成的军队)的主力约十万余人留给了托雷,其他三个儿子都只分配到区区数千人。这支军队后来成为托雷家族崛起的最大资本。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的途中病逝。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命,第三子窝阔台将成为汗位的继承人。不过,蒙古人在汗位传承上还有一个传统,那就是新大汗需要经过由蒙古贵族共同参加的忽里勒台大会选举产生。在大会召开前的这段时间里,托雷作为家族的守护者,以监国身份代行大汗之职。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蒙古帝国内部并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件发生,蒙古人在这一时期的对外扩张行动也趋于缓和。托雷平稳度过了两年监国生涯。

1229年秋,忽里勒台大会在靠近克鲁伦河的阔迭额阿剌正式召开。会上有不少蒙古宗王和贵族主张由监国托雷继承汗位,但也有很多人坚持要求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命,选窝阔台为汗。经过长达四十天的激烈争执,窝阔台成功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其中尤其重要的是老二察合台的支持。在此背景下,托雷只好放弃了监国身份,跟众人一起拥立窝阔台成为蒙古帝国的新大汗。

1232年,托雷在率军攻打金国的途中病逝,年仅39岁。不过,托雷恐怕怎么都想不到,在19年后,他的长子蒙哥将从窝阔台家族中成功夺取汗位,而他的四子忽必烈后来则成为了元朝的开国皇帝,是为元世祖。

参考文献:《史集》、《元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