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突然猝死,八旗旗主争夺皇位,结果却出人意料

 夜读史书 2019-11-21

1642年,清军在“松锦大战”中击溃了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部队。此战之后,满清入主中原就只剩下时间问题了。可是正当一切似乎都已成为定局的时候,满清统治阶层内部却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皇太极突然猝死了。

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没有指定过继承人,所以由谁来继承大清皇位就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当时满清最具实力的有三人,分别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以及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在这三人中,代善的资历最高,而且还是正红旗、镶红旗的旗主,实力仅次于皇帝掌管的两黄旗(镶黄旗、正黄旗)。

不过,代善本人却对当皇帝不感兴趣,他声明自己年岁已高,绝不参与皇位的争夺,他和他掌管的两红旗将保持中立态度。因此,实际上真正参与皇位争夺的就剩下了两个人:多尔衮与豪格。

多尔衮与他的同母兄弟阿济格、多铎三人掌管着正白旗、镶白旗,论实力也是非常强劲。而且多尔衮战功显赫,在朝廷中又主管六部之首的吏部,政治经验相当非常丰富,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原本是有意将皇位传给多尔衮三兄弟中的其中一人,但因为当时三人年纪尚小,最终皇太极在其他旗主贝勒的拥护下,强行夺位称帝的。所以,多尔衮现在争夺皇位也算是要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

豪格在辈分上虽然得叫多尔衮叔叔,但实际年龄却比多尔衮还要大三岁。豪格自幼就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论战功绝不亚于多尔衮。豪格本人是正蓝旗的旗主,虽然光一个正蓝旗在实力上拼不过多尔衮手中的两白旗,但豪格的优势在于他是皇太极的长子,所以两黄旗的人全部支持由豪格继承皇位。这样他就获得了三个旗的支持,论实力一家独大。

不过,豪格的劣势也很明显,他的生母乌拉那拉氏在皇太极众多后妃中地位卑微。皇太极生前有许多妃嫔,其中地位最高的要属崇德五宫的后妃,按地位排列是:清宁宫皇后、关雎宫宸妃、麟趾宫贵妃、衍庆宫淑妃、永福宫庄妃。豪格虽然是皇太极的长子,但论皇子身份却不如自己的九弟福临(庄妃之子)和十一弟博穆博果尔(贵妃之子)。另外,两黄旗的态度是支持皇太极之子继承皇位,也就是说,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未必非得是他豪格。

在八旗之中,还剩下一个镶蓝旗由郑亲王济尔哈朗掌控。济尔哈朗是皇太极的堂弟,论皇位基本上和他没什么关系,所以他也表示自己保持中立。

由于多尔衮和豪格都有自己的优势,所以皇位最后会花落谁家一直争论不休。而且随着争论的白热化,两派人马开始剑拔弩张,大有不惜一战的架势。最后,各位旗主王爷商议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十四日在盛京崇政殿(今沈阳故宫的中央大殿)召开会议,决定最终皇位的归属。

会议召开那天,崇政殿周围气氛极为紧张,几位拥有决定权的旗主王爷在里面开会,外面则被两黄旗的人马所包围。两黄旗的大臣索尼、鳌拜等人决定万一继承人不是先帝(皇太极)之子,就发动兵谏。同时,两白旗的人马在收到武英郡王阿济格的发来的密令后,也正在向崇政殿赶来。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无论是多尔衮继承皇位还是豪格继承皇位,都免不了八旗将士一场恶战。在满清即将入主中原之前,如果发生这样一场内斗,后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关键时刻,郑亲王济尔哈朗突然提议皇位由皇太极第九子,即永福宫庄妃所生之子爱新觉罗·福临继承。济尔哈朗的这一提议话音未落,多尔衮立即就表示同意。这样一来,豪格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了。八旗之中的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都明确表态支持福临即位,两黄旗虽然之前一直支持豪格,但他们的原则是由“先帝之子”即位,也就是说无论豪格还是福临都可以。所以,经过这样一番表态,支持豪格的就只剩下他自己掌管的正蓝旗了。在大势面前,豪格也不得不同意让自己的九弟福临继承皇位。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年仅六岁的福临在众人的拥护下登基称帝,史称顺治皇帝。

清初的这场皇位之争最终是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而告终。不过,这个事件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往往被人所忽略,那就是在两派人马即将发生恶战的时候,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最终都选择了牺牲自我利益,保全国家利益,使得满清整体实力没受到丝毫损伤。反观明朝这边,在清军入关后,几位明朝王爷在南边建立了好几个南明政权,但彼此之间还要先争论谁是正统,谁是庶出,甚至不惜互相开战,却顾不上此时清军已经兵临城下了。如此内斗,明朝岂有不亡之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