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三年后被皇帝剐了,后世将其奉为英雄

 夜读史书 2019-11-21

在明末清初的这一段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人物。比如殚精竭虑却无力回天的皇帝崇祯、率领农民起义军一路打到北京的“闯王”李自成、向满清开关投降的大汉奸吴三桂。关于这些人物的历史定位都很明确,史学界对他们的分歧并不大。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人物,虽然同样有着很大的名气,却充满了各种争议,他就是明朝的蓟辽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早年通过科举考取了进士功名,在福建担任知县。但文官出身的袁崇焕却酷爱兵法,特别关心辽东战事。后来,袁崇焕调往兵部任职,他只身前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后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袁崇焕的勇气受到朝中不少大臣的赞赏,于是他被调往边关,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天启六年(1626年),后金(清朝的前身)大汗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攻打宁远城。镇守宁远的袁崇焕下令士兵用红衣大炮轰击来犯之敌。结果,八旗军死伤惨重,努尔哈赤自己也在此战中受伤,不得不宣布退兵。此战在历史上被称为“宁远大捷”。

天启七年(1627年),后金新任大汗皇太极率军围攻锦州(今属辽宁)、宁远(今辽宁兴城)。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在此战中指挥得当,后金八旗军再度遭受惨败。史称“宁锦大捷”。战后,参与“宁锦大捷”的官兵都大获封赏,但作为主帅的袁崇焕只增加了一级官阶。袁崇焕认为赏赐不公,愤而辞官。

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驾崩,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即崇祯皇帝。袁崇焕重新得到了启用,被任命为蓟辽督师兼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作为对崇祯帝信任的报答,袁崇焕在崇祯面前夸下海口,承诺“五年平辽”。当时崇祯刚做皇帝不久,听到袁崇焕这么信誓旦旦的承诺,心中自是大喜。他下令只要袁崇焕在辽东战事方面有任何需要,朝廷必当全力配合。同时,他还赏赐给袁崇焕拥有先斩后奏之权的尚方宝剑。

转眼两年时间过去了,可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仍未收复寸土。崇祯心里急,袁崇焕心里更急。他此时已非常清楚,以明军的实力,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想要收复辽东,那简直是天方夜谭。不过,收复辽东无望,但如果能与后金达成和平共处的协议,那也算能应付的过皇帝,毕竟“五年平辽”也可以解释成“用五年时间和平解决辽东问题”。可是要与后金和谈,也并非一件易事。双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互相试探对方,不清楚对方的底线在哪里。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整个辽东战争形势的事件,同时这事也改变了袁崇焕的人生。

时任左都督平辽总兵官的毛文龙镇守东江镇,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明朝在后金大后方的一把“尖刀”。可毛文龙为人骄恣,对袁崇焕这个长官也并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而且他还常常虚报战功,以借此索要更多饷银。袁崇焕早就看这个骄傲自大的武夫很不爽了。此外,毛文龙也是和谈的坚定反对者,因为一旦和谈成功,他和他的手下就失去了做为“尖刀”的存在价值。因此,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也为了和谈大计能够顺利推进,袁崇焕谎称有皇帝旨意,请出尚方宝剑,杀死了毛文龙。可袁崇焕完全低估了毛文龙的作用。在毛文龙被杀后,东江镇上的官兵人心涣散,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后金背后的“尖刀”自行瓦解。

由于没有了后顾之忧。在毛文龙被杀三个月后,皇太极带兵绕过明朝在辽东的防线直扑北京,袁崇焕急忙领兵进京勤王。双方在北京城下展开一番激战,皇太极最终退兵。不过,这次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已经不复存在。他把后金军队直逼北京的一切罪责都怪到了袁崇焕头上,下令将袁崇焕逮捕下狱。

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等罪名,凌迟处死。而当时京城的百姓对袁崇焕也是深恶痛绝,纷纷出重金购买袁崇焕凌迟割下的肉。

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并主持纂修了《明史》。在《明史》中,袁崇焕的形象被彻底翻新,民间对袁崇焕的看法也开始大为改观,袁崇焕逐渐在人们心中成为了一位极具悲情色彩的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