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太后欲垂帘听政,此人却说:女人懂什么

 夜读史书 2019-11-21

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病逝于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咸丰帝去世前立下了两道遗诏:一是立他五岁的独子载淳继承帝位,即同治皇帝;二是授权八名心腹大臣“赞襄一切政务”,史称“顾命八大臣”。这八名大臣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其中又以肃顺最为出名。

肃顺的全名叫爱新觉罗·肃顺,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他是清朝宗室成员。不过,肃顺和皇帝的亲戚关系非常遥远,所以到他这一辈的时候,皇帝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好在肃顺的祖宗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可以代代相传,因此到肃顺这一代的时候,他的三哥端华承袭了郑亲王爵位。而肃顺没有任何爵位,只是一名闲散宗室。

不过,正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在端华的举荐下,肃顺进入侍卫处工作,相继担任散秩大臣、乾清门行走、奉宸苑卿等职务。

1850年,咸丰帝继承皇位后,肃顺的事业迎来了黄金期。他先后担任工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等要职。肃顺之所以能迅速飞黄腾达,除了他本身是宗室成员,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天优势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肃顺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在满人大臣中,显得尤为突出。当时的满人都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能力出众者凤毛麟角。汉人官员能力强的很多,但皇帝在起用他们的时候往往还是心存顾忌。所以肃顺的出现对咸丰帝而言,可谓是久旱逢甘霖,不重用他还能重用谁?

肃顺为人心高气傲,对待身边的满人同僚几乎不屑一顾。这也很好理解,有才能的人往往都会看不上身边的酒囊饭袋。不过,肃顺对汉族文人却颇具爱才好士之风,他大力向皇帝举荐有能力的汉族大臣,比如1860年曾国藩被授予两江总督之职,就是出于肃顺的保举。此外,他还任用了郭嵩焘、王闿运等汉人才子作为自己的幕僚。

肃顺做事以勤奋和意志坚强著称。他严厉打击了当时官场上的许多舞弊现象,一定程度上肃清了风气。在对外政策方面,肃顺坚持要求废除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的一些不平等内容。此外,他也明确表示拒绝向沙俄割让乌苏里江以东的领土。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帝带着自己的心腹大臣逃往热河行宫。一年后,咸丰帝在热河行宫一病不起,于是就出现了本文最开头的这一幕。

肃顺等人虽然被任命为“顾命大臣”,但没过多久,他们就和两宫皇太后产生了冲突。慈安太后为人随和,所以对顾命八大臣掌权之事并不怎么放在心上。但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却野心勃勃,想要将朝政大权都揽到自己手中。

前面已经说过,肃顺性格比较骄横恣意,平时他对自己的满人同僚都不屑一顾,如今面对先帝的两个女人,他自然就更不放在眼里了。而另一方面,慈禧太后却通过背后活动,和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訢等人取得了联系,并开始酝酿一场天大的阴谋。

北京一位御史在恭亲王的指示下,向热河行宫这边奏请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此事大大激怒了顾命八大臣,他们立刻草诏严厉谴责了上奏折的御史。肃顺甚至在私底下对同僚说:“妇人安知国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女人懂什么。由此,顾命八大臣和两宫皇太后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肃顺及其同僚显然过于低估了他们对手的实力。咸丰十一年(1861年)11月1日,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等人突然发动了著名的“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在护送先帝灵柩回京的途中被一网打尽。结果,肃顺被斩首,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被赐死,其余五位大臣流放充军。慈禧太后在这场政变后,正式走上了晚清历史的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