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深陷日军包围,最后时刻他喊出一句话,日本人听后肃然起敬

 夜读史书 2019-11-21

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在这漫长的十四年里,无数中华儿女血洒疆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今天我们就要来讲述一位令日本人都肃然起敬得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阎海文。

1916年,阎海文出生于辽宁锦州北镇市大市乡道台子村。阎家共有兄弟五人,阎海文排行老三。

当时的中国既要忍受外国列强欺凌,又要面对国内军阀混战。国难民愁深深刺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也在年幼的阎海文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阎海文从小就很努力读书,他希望有朝一日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

“九一八事变”就爆发后,东北沦陷。正在读中学的阎海文被迫和他的二哥阎海学一起流亡到北平(今北京),并进入北平东北中学继续读书。家乡成为敌占区让阎家兄弟二人愤恨不已,他们都暗自下决心,希望有朝一日要亲自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

1934年,中央航空学校在北平招生。阎海学、阎海文都想报名参加空军。不过,要加入空军除了必须要有文化知识外,还要抱着必死的决心,因为当时的空军是阵亡率最高的兵种。阎海学、阎海文这两项条件都符合,但考虑到总得有人回家尽孝,所以兄弟二人决定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一人去参加空军,一人去参加陆军(陆军阵亡率相对较低)。结果,阎海文抓到了空军。

之后,阎海文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位于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学习。在笕桥中央航校门口树立着这样一块铭刻着校训的碑文:“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恐怕全世界没有第二个航空学校会有如此悲壮的校训。阎海文和其他进入航校的学员一样,大家都是抱着以身殉国的决心,开始了飞行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能成为空军的学员,基本上都家境优裕,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来自顶级学府的“学霸”。

阎海文从航空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二十四中队见习,1937年4月任少尉飞行员。同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阎海文所在的空军第五大队担任轰炸日本海军及日军阵地的任务。

8月17日上午11时左右,阎海文驾机飞抵目标上空,并圆满完成轰炸任务。可就在他要返航的时候,飞机不幸被日军高射炮击中,阎海文立即跳伞,结果因为风向的关系,阎海文被吹到了日军占领区。

当阎海文降落到地面时,一群日军已经将他彻底包围。由于日军想要活捉中国空军飞行员,所以并没有朝阎海文开枪,只是步步逼近。阎海文自知今日必是凶多吉少,于是拔出随身佩戴的手枪,向靠近的日军射击。当手枪中只剩下最后一刻子弹的时候,阎海文挺身站了出来,向包围他的日军大声喊道:“中国无被俘空军!”然后举枪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日本人历来崇尚武士道精神,舍生取义被视为是最崇高的品格。阎海文以身殉国的举动让在场的日军都肃然起敬,为了表达敬意,日本人为阎海文建坟立碑,碑文上写着“支那空军勇士之墓”,并列队脱帽,向阎海文致敬。日本人还在东京新宿区举办了“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展出其生前用过的飞行服、降落伞和手枪等遗物。成千上万前来参观的日本百姓都被阎海文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所打动。

抗战胜利后,阎海文的遗物被移交回中国。阎海文的遗体被安葬到“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值得一提的是,阎海文只是抗日战争时期众多中国空军飞行员的一个缩影。从1937到1945年,中国空军损失军机近一千架,牺牲官兵超过四千人,牺牲时平均年龄23岁。

最后引用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