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斯科附近有所地位特殊的学校

 夜读史书 2019-11-21

如今我们一说起俄罗斯的著名学校,首先就想起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等名校。不过,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可能有一所学校更为重要,这所学校的名字叫“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位于莫斯科以东约300公里处,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曾听说过这所学校,但这所学校里的学生身份却很特殊。在上世纪30、40年代,这里曾接收过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孩子在此学习、生活,而能进入到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各国革命者的后代。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始建于1933年。当时苏联作为共产主义的“老大哥”,为了帮助解决世界各地革命者的后顾之忧,就建立了这所非常特殊的学校。在学校的简介上写道:“1933年,在国际救助工人组织成员的倡议和斯塔索娃的协助下,为了救助欧洲国家那些被捕或被害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的孩子,创建了国际儿童院。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20世纪的所有事件。”学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由共产国际直接负责,由此也可见学校超乎寻常的地位。

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里,来自中国的孩子最多,共有115名,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由于儿童院里的孩子们身份都很特殊,因此他们所得到的待遇也相当优厚。

学生们在这里首先必修俄语,其他如地理、历史、数学、物理等学科也是需要学习的。此外,苏联宪法也是儿童院中学习的重点科目之一。为了让孩子们不忘记自己的祖国,儿童院中还有专门的老师向各国学生讲授母语和各国的历史文化,认识和了解自己父辈们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

不过,这些孩子们在学校中也并非一直都是衣食无忧。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危险。德军的飞机经常在附近盘旋、轰炸。除了面对空袭外,食品供应也成了大问题。有一段时间,每人每天只能分到100克面包。

为了支援前线,儿童院里的孩子们也都尽其所能。有人去医院帮忙照顾伤员,有人为战士做御寒的棉衣……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则直接奔赴前线参加战斗。如今在儿童院历史陈列馆中镶嵌着一块大理石纪念牌,上面刻着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17名学员的姓名。

1949年后,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里的中国学生开始陆续回国。虽然这些在儿童院长大的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东方,才是他们永远的祖国。

如今,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依然还在。不过这里的学生不再是革命者的后代,而是独联体国家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承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