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版】无人能懂的鹅——深读骆宾王《咏鹅》

 刘淑姿 2019-11-21

序  言

2017年,我写过一篇对骆宾王《咏鹅》的心理分析,作为一种创新方法的开始,有颇多不完善之处。文章在读者间引起了颇为强烈的反响,可以说是强烈认同与强烈反对交织。时隔两年,我写出了现在这篇文章。如果说旧文是未完善的0.8版本,新文则可以看作更加完善且笔力精进的2.0版本。欢迎大家的阅读、欣赏、批评、指正。

另外,此文是意象对话研究中心待出版著作中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这本书将是我与几位意象对话心理师的合著。如果大家对此文有兴趣,敬请期待新书在明年的出版.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人生中学到的第一首古诗。它用词简单易懂,而画面生动形象,适合用于古诗的启蒙。然而最熟悉的又往往最陌生。因为熟悉了就不会多加思考,就容易错漏一些重要的细节,正如我们有时会发现身边最熟悉的人却有着不为自己所知的一面。我所看到过的对这首诗的赏析中,大多认为这首诗描写了鹅在水中自由欢快地游泳、歌唱的情境。但是人又何尝真的关心鹅,看到它们在叫,便以为它们无忧无虑。鹅说不定也有它自己的忧愁呢。

应用整体分析法来赏析这首诗。首先提炼主线,这首诗写的是“鹅出叫声,并且游动”。第一次目睹此法的使用,你或许会有些特别的感受。一首诗不论情感多丰富、格调多浪漫,一旦提炼出主线,就完全变了样子。这就好比给一个绝世美女用X光机透视骨骼,从骨骼上非但看不出她的美貌,反而也许还会发现她的某些身体缺陷。从文字上看,此诗当然不是只有“叫”和“游动”,然而“向天歌”是对叫的具体描写,“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对游动的具体描写,提炼出来,此诗便是如此的单纯。

接下来对主线进行转译,便于大家从心理层面理解诗人。鹅是一种动物,是这首诗的主角,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某个人格侧面。叫和游都是动作。叫是表达,诗人在表达内心的某些情感。游是运动,诗人的内心有某种心理活动。主线转译之后,我们就知道,这首诗在讲述诗人的某个人格侧面,这一人格侧面有一些情感要表达,并且还有一些心理活动。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入对象征的解读,看看诗人心中有一个怎样的人格侧面,具体要表达什么,以及有哪些心理活动。

曲项向天歌,这一句中的象征有“曲项”,“向天”和“歌”。整句都是在写鹅发出叫声,经过提炼主线和转译后,我们知道这句写的是诗人的心理表达。曲项,项是脖子的后面,弯曲着脖子的后面发出叫声。从这里开始就显现出象征的趣味了。

见过鹅的人都知道,鹅的脖子的确不是笔直的,有一些曲线。但心理学象征分析的特点,就在于不把任何一个细节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固然鹅的脖子有曲线,但诗人把这个细节写进了诗里,字数占了全诗的九分之一,这就有意义了。为何诗人注意的不是黄嘴,或是鹅头上的突起?以及脖子是弯曲的,为何不写曲颈,而是曲项?(颈是脖子前面,项是脖子后面)大家可以尝试一下,把脖子后面的部分向前弯曲,然后再试着发出叫声。有什么感觉?对,憋屈。这是表达不能通畅,而是有所压抑的体现。

这只鹅心中压抑了什么?接下来是“向天”,这个象征也很有趣,鹅是群居动物,和人一样活在关系中。为什么要向天表达?人在什么情况下,内心的感受不向周围的人表达,而是向天表达?也许这时你会联想起“哭天抢地”,“问苍天”,“老天爷呀”之类的情境,这是天对于中国人的主要心理功能之一,那些周围人无法理解的心理感受,人才会向天表达。这只鹅心中有什么东西周围的人无法理解?然后是“歌”,歌是一种有韵律的情感表达,并且是一种曲折的表达,如果表达得直接,那就“说”或者“叫”,某些少数民族在寻找爱人时采用对唱的形式,正是把性与情感带着韵律曲折的表达出来,而不适宜太直接。三个象征解析下来,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总结起来,这只鹅心中有一些情绪感受不能被周围的同类所理解,也无法直接表达,只能带着压抑,向天曲折委婉地宣泄和释放内心的感受。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两句需要放在一起看,因为它们之间有关联。前一句写的是水上,后一句写的是水下。这里的象征有“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以及隐含着的以水面为分隔的上下。

白毛浮绿水。白在象征层面有多层含义,空白、单纯、普通、纯洁、明了、无力等等,在这首诗里,要结合上下文,去掉那些无关的或冲突的含义,保留下与其他内容相应和的部分。这里的“白”是在形容毛,那么首先“空白”和“明了”这两个相对抽象的含义就不适用了。剩下“单纯”、“普通”、“纯洁”、“无力”几个含义。在对前一句的理解中,我们意识到这只鹅内心有一些压抑的情绪,不能为同类所理解,只好向天表达,这样看来它显然也不是一只“单纯”或“普通”的鹅。还剩下“无力”和“纯洁”这个两个含义,白色象征无力时,主要是缘于失去血色之后的那种苍白,而这里的白描写的是羽毛,并且未见其他明显和无力有关的内容。

另一方面,白毛描述的主体是鹅,鹅这种禽类本身具有爱干净的习性,会自己梳洗羽毛。由此可知,这里的“白”的含义是一种纯洁或者纯净。以上的过程一定程度地应用了推理和排除法,适合于有清晰逻辑思维的人。如果一个人的感受性、直觉性比较好,那么也不必经过这样的思辨,可以直接感受到,“白”在这首诗中所指的含义。上述解析过程是一个示范,试图给读者展示当一个象征具有多重含义时,如何在具体的语境中找到其准确的含义。而在之后的文章中,限于篇幅,对大多数象征的理解不会再描写如此细致的过程,毕竟心理象征本就是一门单独的学问。

“白毛”,毛是羽毛,象征着外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有时也象征着亲密感,但是这一含义与诗歌的其他部分没有明显呼应。绿水,绿是生机,水是情感。白毛浮绿水,在水面之上白与绿相应,画面很美,纯洁、生机、情感、闲适交相辉映。水上与水下,是这首诗中的一个隐含象征。弗洛伊德曾经用水上和水下的比喻形容意识和无意识,水上的部分能看见,水下的部分看不见。这首诗里的水是“绿水”而不是“清水”,可知水面之下的确是更看不清楚的。故而,水面之上的鹅,是那个大家都能看到的部分,而水面之下,则有一些大家看不到的部分。前一句的解析中,知道这只鹅“有一些心事不能向同类表达”,这也是在心理层面分了内外,和水的上下结构是同一的。那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水下。

“红掌拨清波”。红也有许多象征含义:生命力、伤害、急切、愤怒、热情等等,总体上来讲是偏动的而不是偏静的。掌的含义则相对单一:能力或控制。比如一个门派的首领可以叫做掌门,因为他执掌这一门派,控制和领导各种事物。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也是指如来佛的控制力或者影响力。说到掌,就一定是和行为能力及控制有关的。拨的含义是推动。

清波,这次不是绿了,而是清,是指水的洁净无污染,波的象征含义是水的动荡,比如一件事情有了影响力,我们就会说“起了风波”。看一看水下的世界,与水面上多么不同。这只鹅表面上从容自然地游,在无人可见之处却想要控制,想要推动,试图掀起一些变化或者波澜。

鹅。鹅是一种群居性亲水家禽。在意象对话心理学派中,动物的象征意义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动物是人格中某些偏本能的侧面的象征。禽类与其他类别的动物相比更有精神追求,因为它们有翅膀,会飞上天空。鹅是被人驯化了的家禽,又有群居属性,故而这一人格侧面是和他人亲近的,是有社交需求的。水是情感的象征,亲水的特性意味着情感丰富。此外,鹅还特有两个重要习性,一个是忠诚,有些农家会养鹅用于看家护院,作用和养狗类似,有人侵入时,鹅也会非常凶猛地扑上去攻击。另一个是爱干净,鹅会像人一样给自己洗澡,当然重要是梳理洗净它洁白的羽毛。

经过这一番介绍,各位读者大致可以理解鹅是怎样的一种人格特点了。诗人为什么要写鹅,而不写鸡鸭猪狗,并且写的鹅还能流传千古?因为鹅是诗人人格中的主要部分之一。这一人格部分有精神追求,亲近他人,情感丰富,对于自己认可的人非常忠诚,并且稍微有点精神洁癖(爱干净这一特点在心理层面的表现)。

经过对诗中象征的详细解读,我们再回到主线及其转译上。这首诗讲的是“鹅出叫声,并且游动”,其内涵在于表达诗人的某一人格侧面,这一人格侧面进行了一些心理表达,并且做出了某些心理动作。以主线为中心,把各个象征的含义组织起来,就像基于骨架填充血肉。这首诗中的原始心境如下:

诗人有这样一种人格侧面:有精神追求,亲近他人,情感丰富,忠诚,略有精神洁癖。在别人的眼中,诗人是纯洁的、闲适的、生命力和情感丰富的,然而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诗人的内心深处有一些情绪感受是压抑的,他认为周围的人无法理解他,唯有期望老天能理解自己。他想要控制一些什么,抓住一些什么,他试图在当前看似宁静的生活状态中掀起一些波澜,但这一切别人都不知道。

这一结论是不是很令人惊讶?一个七岁的孩子,心中却有如此复杂的活动,甚至有些小小的阴暗。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史料来进行一些验证,看看此结论是否与其他历史记载相一致。由于印证本身也比较花费篇幅,只在这第一个案例中做得细致一点,随后的诗歌赏析,验证的部分将大大缩减甚至省略。

验证之一

《补唐书骆侍御传》中记载:“宾王坐七岁,能诗,尝嬉戏池上,客指鹅群令赋焉……客叹诧,呼神童。”翻译一下,这一段是在说: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就能作诗,有一天他在池塘边玩耍,一位来家里作客的人指着一群鹅让他作诗,他当场作出了《咏鹅》,客人非常惊奇,直呼他为神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骆宾王童年的状态有点像《伤仲永》里面那个书法神童仲永。他天赋异禀,在当地颇有才名,客人竟然会直接要求他作诗,这种事情就像今天一个外人来家里,得知某个小朋友跳舞跳得好,要求他或她现场表演一段。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样的情形未必对孩子有什么好处,更多地是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仲永的才华就是被这样的环境所毁掉的。然而由这段记载看来,陌生人来家里看他表演作诗,这件事恐怕并非偶尔为之,而是颇为常见,以至于他已经习惯了。表面上看,他表现很好,很听话,让表演就表演,客人也开心,父母也高兴,皆大欢喜,这是“鹅”的忠诚及亲近人的特点。

然而作为一个七岁的儿童,他内心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呢?他个人最本源的心理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呢?这样的苦,即使有他也不敢说,不能说,因为说了就会破坏表面上的皆大欢喜。为了父母的需要而自我牺牲,是儿童的本性之一。所以,这只鹅内心有许多感受,不能直抒胸臆,只能曲项而歌,并且不能对周围的人表达,就只好“曲项向天歌”了。而那红掌拨清波的水下挣扎,是在所有其他人看不到地方所进行的挣扎。

验证之二

《新唐书》中记载:“初为道王府属,尝使自言所能,宾王不答。”作为职场新人,骆宾王很有个性,顶头上司“道王”让他说说自己有什么特长,换了别人有这个机会恐怕要尽量把自己的优点说出来,骆宾王却完全不搭理。虽然是上司,但还没有熟络,自然也就不会有感情上的忠诚,这时候起作用的主要是鹅的“白”。其实白羽的禽类大多象征着类似的性格特点,如鹅,天鹅,鹤,鹭等。这种白是心理上对纯洁、干净的要求,有时看起来会像是一种自傲。因为这时候他没有做任何事情,如果直接说自己的特长,未免有些巴结上司和自夸的嫌疑,精神洁癖者接受不了和这种“肮脏”的官场习气,所以他选择不说。后来有一个官员欣赏他,想提拔他,也被拒绝了。武则天尚未篡权执政之前,骆宾王说话太直接触怒了她,结果被诬陷贪污,以此罪名被关进监狱。

在监狱里,骆宾王写出了著名的《在狱咏蝉》,其中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两句。关在监狱里,最关心的不是什么时候出来,而是自己被诬陷,“污”了他的高洁,他要向别人说明他是干净的,可是有谁听呢?这也是鹅的“洁净”特点的直接标新,而且无人可听的这感受,和当年那只鹅只能向天而歌,何其相似!

验证之三

《新唐书》与旧唐书共同记载,武则天篡位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史书记载是“作乱”,其实也是一种对武则天篡位的反抗和不赞同。骆宾王当时就投入了徐敬业的反叛军中,写出了著名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李敬业就是徐敬业)。全文过长不再引用,大家可以自行查阅。檄文的主要情感基调和思想,就是说武则天是假皇帝,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天地所不容,大家都应该一起去讨伐她。这篇檄文武则天本人看了也颇为震动。后来徐敬业兵败身死,骆宾王下落不明。《讨武曌檄》之所以能够写的如此出彩,传扬天下,也是因为其中的情感基调恰好与“忠诚”和“洁净”这个骆宾王的核心人格特质都有关系。因为忠诚,所以誓死不能认同篡位者,因为洁净,所以对不符合伦理法律的事情深恶痛绝。当然这也和他本身的才华有很大关系,鹅的“精神追求”特质在其中应有着重大影响。

经过三个验证,再回来看《咏鹅》,何尝不让人叹息。骆宾王七岁时的诗作,其中已蕴含了自己最核心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在他成年之后乃至一生之中,每每到关键时刻便大放异彩,左右了他最重大的一些抉择,乃至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命运。《咏鹅》就是“咏我”,是骆宾王对于自己内心的最核心特质所进行的,万众瞩目而又无人能够读懂的表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