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的新思考!

 源源不断 2019-11-21

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5G时代发展空间巨大

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当下已经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显示,过去十年,数字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成为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15.22%跃升至2018年的34.8%,2018年数字经济发展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7.9%。

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愈发凸显。国内发展5G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得5G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随着5G的到来,信息通信业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坚力量的地位将更加凸显,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各方都在积极行动,比如在11月中旬的2019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政企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宣布把政企市场作为下一步最重要的一块市场来发展。


page

2

数字经济核心是知识经济:华为“行业+5G”实践带来的启示

如何把上文所述“行业+5G”使能的数字经济进一步巨大发展空间释放出来?众所周知,“行业+5G”存在跨行业的技术、产业、监管壁垒,要从技术、架构、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与磨合,需要提前探索解决5G跨行业应用面临的对垂直行业需求的深度挖掘不足、商业模式不清晰、应用生态体系尚需完善等问题。

以5G融合应用“主战场”之一——工业互联为例,场景高度碎片化,如果要引入5G,工业企业需要重新规划定义业务方式、运营方式、升级流程等,企业面临很多巨大挑战。然而,制造业“龙头”型企业、运营商、设备商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互联+5G”合力攻坚。11月21日下午的“首届世界5G大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数字转型首席战略官车海平博士介绍了华为与生态伙伴合作的5G工业互联应用成果,他介绍,华为的诸多相关联合实践表明,基于5G和超高清实现的对于港口、矿山、手术等设备的远程操控,极大助力了行业专家突破时空的约束,提升了生产效率;通过5G和AI可实现工业领域行业隐性知识的再发现,通用应用的闭环优化生产过程和工艺,可继续改进效率。

其他垂直行业亦如是。此外,车海平还介绍了华为携手各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在媒体与体育、医疗、交通、能源、农业等不同领域的5G应用创新成果。这些都令在现场的笔者印象深刻,比如,他介绍,在未来的自动驾驶场景下,5G和AI可以帮助实时完成跨行业的知识融合与复杂系统交互控制,使得人类享受到“全自动化”的出行服务体验。

“华为的这些5G应用成果表明,各行业、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数字经济作为‘新动能’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车海平说到:“剖析不同的5G应用,就能发现企业都在调整自身的生产组织和运营模式,适应消费升级匹配产业结构的升级。”

对此,他又进一步总结说,数字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是社会和经济运行过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是利用行业知识实现跨企业、跨行业的协作生产。

如何来理解这句话?5G微信公众平台(ID:angmobile)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比如农业时代的土地与劳动力、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资本,而如今的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当属“数据”,以数据产生行业知识。当然,海量数据蕴含巨大的价值,“如何把由数据产生的知识用于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对于海量数据的“采、存、算、管、用”等诸多环节。对此,车海平博士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洞察呢?请见下文。

page

3

满足行业知识显性化与价值闭环诉求:ICT基础设施的6大变化构建数字化平台体系

对于“行业知识”之于数字经济的重要性,车海平形容为“行业知识是价值创造的源头”——软件将成为行业知识的通用容器,依托软件会形成新的数字平台与生态,从而极大的提升行业知识价值闭环的速动率,使之成为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不过,要想让行业知识真正成为价值创造的源头,还需要把行业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形成价值闭环。

首先,基于IoT、边缘计算和AI等新技术,企业的设计、制造、交易等业务流程可被数字化,并构建出连续的数字主线和完整的数字孪生,行业隐性知识显性化、价值闭环就具备了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其次,车海平认为,当前工业领域的装备、控制系统和工业软件等相对封闭的架构,会逐渐形成两大体系——智能装备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有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实现,也有利于微服务化组件库的建设,基于平台和微服务,企业更容易实现交互集成形成各类工业APP,这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产品协同设计、需求联动响应、供应链全集成和服务上下联通的效率。

垂直行业市场对此的诉求越来越大,因为他介绍,现状是,传统企业的生产设备、OT和IT等众多系统都相对割裂,企业和行业的知识生产存在诸多断点、价值闭环也有洼地。而且当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办公协同、企业管理、交易环节的转型,向价值创造源头的生产端、供给侧、创新制造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的生产要素天然是地理分散的、生产控制也需要就近闭环,这对ICT的有效供给提出诸多挑战,必将驱动网络、软件、多样化算力、数据模型和算法等一系列的ICT工具革命。“ICT是行业知识的生产装备和容器”,他说到。

那么,具体将驱动哪些ICT工具革命呢?车海平指出,数字化ICT基础设施将发生6大变化:①从中心云向边缘延伸;②在现有的连接、计算和存储架构上,要叠加智能;③除了当前X86同构计算外,会新增端侧的物联网芯片、边缘ARM芯片、智能AI芯片等堆栈,并最终形成开放的异构计算体系;④作为基础设施的ICT技术供给,端、边、网、云各环节从独立向协同演进,基于协同对上层应用支撑,就如AI训练在云端,推理在边缘和终端;⑤ICT不只是技术装备的底座,作为基础设施还会有行业化、区域化的共享平台;⑥在ICT的运维、运营环节引入AI,正使得极简、智能自治的ICT基础设施成为可能,可降低行业用户门槛,改变市场“碎片化”现状。

page

4

5G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行业与ICT行业的紧密协同

车海平提及,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高效协同中,数字化ICT基础设施是“基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物与本地系统、边缘与云等多方协同,这需要极简的网络支持全量数据的获取、需要经济性和多样性并重的算力、需要普惠AI支持数据驱动。从企业和市场角度,数字化的ICT基础设施将会是一个平台化体系架构,众多ICT所构成的数字化平台体系将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石”。“总之,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ICT与垂直行业的协同,行业知识是价值创造的源头,ICT是行业知识的生产装备和容器,是知识价值传递的连接脉络。知识价值的闭环,离不开行业知识富集者及生态伙伴紧密协同;需要有全栈技术、支持全场景的普惠AI的基础设施支撑;更需要有安全可信、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确定性保障的极简网络的服务。”车海平总结到。

对智能装备、智能服务、知识经济新业态等不同的产业,都应尊重行业知识构建和使用的价值,并积极寻找平台化、组件化、智能化等市场机会。在这一进程中,需要产业各方协商推进,诸如知识经济生产要素治理、知识价值分配模式、软件产业升级机会、知识生产工具的基础设施化等诸多的挑战。“我们呼吁尊重数字主权,反对‘数字柏林墙’,共建数字经济全球共同体,并发出数字经济互联互通产业倡议,倡导构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标准。”车海平在其演讲报告最后的这一呼吁获得了现场行业专家们的一致高度赞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