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pgl147258 2019-11-21

生活中,我们常用“一问三不知”来形容那些不了解情况或不负责任的人。然而,“一问三不知”到底指哪“三不知”呢?是贬义还是褒义?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一问三不知

此语句出自古代春秋末期鲁国人左名明的《左传》:“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意思是,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时,会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的开始、发展和结局后,再最后决定怎么办。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用兵呢?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春秋左传

可见,《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是指对情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阶段都不知道。

一、典故

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荀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荀寅

两军对垒之际,有个名叫荀寅(中行文子名寅,晋国贵族,中行氏卿族的最后一人,又作荀寅。彼时,其投奔在齐。)的人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

陈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干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

晋军就是出动1000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刚才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后我要报告国君。”

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

而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不会有好结果。

二、含义演变

《左传》中所说的“三不知”很明白,是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而在汉文帝时,有个一问三不知的丞相周勃,竟让人觉得很赞。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汉文帝

有一次上朝,汉文帝突然问右丞相周勃:“丞相,去年一年,全天下有多少宗决断的案子?”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周勃

“不知道。臣知罪。”周勃万分抱歉地说。

“那,去年一年,国库的收支平衡吗?”

“不知道。臣知罪。”周勃羞愧得汗流浃背。

汉文帝有点不耐烦了。他接着问左丞相陈平同样的问题。

陈平干脆利落地回答道:“臣也不知道。这些事都有负责的人。”

“谁是负责的人?”汉文帝问。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陈平

“决断刑狱,陛下可以问廷尉;钱谷收支,陛下可以问治粟内史。”

“这些事情各有主管者,那么你们做丞相的是来干嘛的?”皇帝突然来这么一问,估计是谁都要汗流浃背了。

而陈平依然不慌不忙地说:“丞相上辅佐天子,顺天地四时而颁布政令;下安抚百官,亲近百姓,使政令通行。这才是我们丞相的职责。”

陈平的潜台词是:记住案件数字、收支数字这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丞相是不屑于管的;我们和皇帝一样,干的都是动脑子、想政策的大事。

可见,古时的丞相就如同高级管理者,他的职责在于“抓大放小”,只管战略而不管战术。过分关心具体事务,只会让自己疲于奔命,还抢了下层管理者该做的事情,是效率低下的体现。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二刻拍案惊奇》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说道: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在做道理。

此处的“三不知”表示匆匆忙忙、冒冒失失。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金瓶梅》

《金瓶梅》十三回里有: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

可见,“三不知”还有突然、一下子的用法。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定情人》

清代无名氏所作《定情人》中写道:小姐一见彩云,就问她,我刚与若霞说的几句话,怎就三不知不见了你,你到哪里去了这半晌?

邓拓是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邓拓

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

中,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

终,这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后来,“三不知”从最初的始、中、终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渐产生了别的意思。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丁肇中

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科学家,1967年担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荣获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无疑,他无愧于大科学家的称号。但丁肇中在接受记者采访和大学演讲回答同学提问时,竟然“一问三不知”。

2002年9月16日,丁肇中在上海交通大学亮相,上午10点演讲《反物质和物质组成的宇宙》。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他用四个亲身经历的科研故事贯穿演讲,将深奥玄妙的物理学,用幽默、深入浅出的话语化解成听众的阵阵笑声。报告后的自由提问中,丁肇中接连回答了三个“不知道”。

有同学问正反物质世界会发生什么具体状况,丁肇中马上回答:“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做过实验。虽然对于这个问题有多种假设,但是不做实验任何答案都可能是对的。”

有同学提问:“数字有正数、负数和零,那么物质是否也存在正、反物质之外的第三种状态呢?”丁肇中毫不犹豫回答:“我不知道。”

第三个问题是有关反物质世界的具体存在状态。丁肇中回答说:“我们只知道反物质的存在远在我们的银河系统之外,只知道我们的银河系统没有反物质。至于其他的银河系统中是否有反物质,我不知道。”

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一位令人敬仰的科学家“一问三不知”,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他的“不知道”却给我们留下一个珍贵的启示: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
  据丁肇中自己说,他100%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只做实验。跟他一起工作的有600多位教授,丁肇中的唯一要求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他事情他都不了解。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莱特兄弟


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莱特兄弟为了让飞机能离开地面,一辈子都没有结婚。他们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时间既照顾飞机,又照顾妻子,一生只能干好一件事。”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吴大观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以其毕生的信念和精力,将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永远镌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从投身发动机事业之后,一天也没有改变努力的方向。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这种坚忍和执著,是滴水穿石的意志,是百折不挠的勇气。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钱学森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袁隆平


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我国医学外科界公认的“宝刀”裘法祖等等,许多科学巨匠,无不倾其所有,毕其精力,“用心做好一件事”。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两个字:用心。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王选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贬义还是褒义?

裘法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志向远大、坚韧不拔,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现在,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话:“对工作有些人总是推三阻四的,出了问题就‘一问三不知’。”这里的“三不知”是指某些人装糊涂,假装不知道,有明哲保身的意思。

所以,“一问三不知”既含贬义也含褒义,在感情色彩上是褒义词,在语法用法上含贬义。

三、带来的启示

“一问三不知”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考虑问题、做事情必须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催促下定论、做决定,同时我们在遇到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之时,要注意反思是什么地方还没做到位,还有什么地方自己是“无知”的。

所以,我们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最终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张丁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