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这套9分片看出冷汗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德国南部,有一座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名叫路德维希堡
这座城市,保留着18世纪巴洛克风貌,有如童话般的华美宫殿。
但即使本地人,也很少会留意到,在王宫墙垛外,有一栋刷成鹅黄色的小楼。门上招牌,写着一行字——国家社会主义犯罪调查中央办公室
这里,曾经是遭纳粹迫害人士的囚牢,现如今,进驻了一群政府指派的“纳粹猎人”
“纳粹猎人”这个身份,我们在许多战后题材电影里,或多或少有所耳闻。简而言之,他们主要职责,就是搜寻与追捕,战后藏匿于世界角落的纳粹分子。
1958年成立至今,这个特别部门,调查过10万余起有关案件,追索并定罪了超过七千名纳粹战犯。
这个成绩听上去还不错,是不是?但其实,真正身在其中的“猎手们”却认为,他们业已完成的事业,只是整个“罪与罚”计划的冰山一角——

办公室的档案柜里,还存放着将近200万张卡片,记录着不同嫌疑人和受害者的资料。
历史总是充满各种无奈。对纳粹战犯的追诉也是如此。“纳粹猎手”们时常感叹的是,“这个国家,已经错过了实现正义的最佳时机。
就算不提为纳粹工作的无名小卒,单看看那些"声名显赫"的纳粹分子后来的命运:

生化武器研究者——霍尔斯·舒曼;华沙大屠杀祸首——海因茨·赖内法特;集中营屠夫——约瑟夫·门格勒。随便说几个名字,都透着浓浓血腥。

这些对战争暴行负有重大责任,曾掌握生杀大权的人,都在二战后逃脱了惩罚,回归了社会,消失在人海。

多年来,即使有人追捕,有人指控,还是有无数纳粹罪犯,最终躲过了审判。
如今,更少有人还能持续追踪那些仅存的肇事者。这对那些在余生中不断被迫回顾苦难的幸存者来说,都是再苦涩不过的事实。
而即使被“猎手们”搜捕并成功抓获的纳粹,也并不一定就能被顺利定罪问责。

履行正义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的坦途,而是充满艰难险阻,甚至谜团和困惑的“西西弗斯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一个背负28000条人命,有着“恐怖伊凡”恶名的前纳粹死亡集中营卫兵,在1970年代身份曝光后,经历了四个国家、持续数十年审判和调查这一漫长问罪之路,直到其于2012年去世,依然是无罪之身。

甚至所有当事人,都已经撒手人寰之后,真相依然扑朔迷离。
很多人笃信,他就是真正的纳粹屠夫;但也有人怀疑,他只是冷战背景下的政治牺牲品而已。
今年年末,网飞输出了这样一部高质量纪录片——《世纪疑案:恐怖伊凡》
五集体量,三个多小时长度。以线性时间,铺陈了这个生活在美国,原名伊凡·德米扬鲁克的乌克兰退休工人,被指控为纳粹屠夫的整个过程。
但本片重点,并非记述指控他早年的暴行。而在于这长达数十年的马拉松审判里,他坚持检方认错了人,真相也一直扑朔迷离。

控辩双方此消彼长,时而看似铁证如山,时而迭出矛盾谜团。

一场场法庭博弈,仍未让事实浮出故纸堆,甚至在漫长拉锯最后,德米扬鲁克到底是不是“恐怖伊凡”都不再重要,真实本身已成为立场的玩物。
由于《世纪疑案:恐怖伊凡》的纪录片属性,以及影片的悬疑底色,我们这里不详述本案来龙去脉,只挑出一些必要背景知识,方便各位更好理解本片的复杂性。
眼前这个老人,就是约翰·德米扬鲁克。他在1920年4月3日,出生于尚处在苏联控制下的乌克兰地区。
二战时,德米扬鲁克加入了苏联红军。但在1942年一场伏击中,他被德国纳粹俘虏,关进了集中营。
1952年后,他举家移民到了美国俄亥俄州,在福特汽车厂,做了一名机修工,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退休。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汽车工,却在退休后,突然被指控,罪名骇人听闻——他参与了纳粹的种族灭绝行动,亲手将数万人,送进了毒气室。
提出控诉的以色列检查方的证据,就是一张印有他照片的卡片——所谓的党卫军成员身份证

美国参议院,也收到了一封信件,信件内容就是一张名单,其中列举了所有尚存活于世,并且住在美国的前纳粹分子,其中醒目位置,就有德米扬鲁克的名字。
接着,更多的恐怖秘密被挖出。
原来,约翰·德米扬鲁克,原名伊凡·德米扬鲁克。他在1942年被德军俘虏后,自愿为党卫军服务,看守位于波兰地区的特雷布林卡集中营和索比堡集中营。这两座集中营,都是屠杀犹太人的死亡工厂。

看守两地期间,有将近三万人被他送进毒气室,年龄上至99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一人幸免于难。
并且,他的性格异常残暴,伊凡·德米扬鲁克,不仅负责执行这种肮脏任务,他还嗜好用利刃,折磨那些濒死的人,由此获得了“恐怖的伊凡”这一称号。

这一外号的原型,就是俄国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他因为亲自用手杖打死了长子,所以获得了“雷帝”这一恐怖称号。
当然,约翰·德米扬鲁克本人,并不承认自己就是恐怖的刽子手,他的家人儿女,乃至周围邻居,也不相信自己的父亲,这个和善的老人,可能犯下如此罪行,继而过了几十年隐姓埋名的生活。
但美国司法部门,和以色列检查方并不相信他的辩解说辞,在1981年,他被剥夺了美国国籍,接着就被引渡回以色列,以反人类罪被起诉。
于是,一场持续数十年,围绕这个有着双重身份的老人,涉及四个国家,多届政府的法庭博弈,就此开始了。
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疑团却浮现出来。这个看似板上钉钉的历史惨案,牵扯出无数悲惨记忆,和对法理公义的诘问同时,真相却变得越发模糊。
控辩双方各执一词的重点,就是如何证明或者驳斥,约翰·德米扬鲁克就是曾经那个死亡集中营的看守。
辩论重点,除了那张身份证明,还有集中营幸存者的出庭指证。

但影片开头呈现的铁证,却在犹太辩护律师(听上去很玄妙是吧,这位律师就是这样一个,即使背负骂名,也要拿证据说话的家伙)的调查下,一一露出破绽,接连引出反转。
比如,德米扬鲁克的党卫军身份证,后被证实是苏联方面伪造,目的是为了离间美国及以色列境内的各个民族组织。
又比如,字字铿锵,句句血泪,指控德米扬鲁克就是恐怖伊凡的重要证人,却早在二战后,就写下回忆录,说自己一次集中营起义里,亲手杀死了那个叫伊凡的看守
如果还不够反转,再来一个。德米扬鲁克的女婿,从麦当劳的垃圾箱里,找到了一堆法院弃置的文件,内容触目惊心:

原来以色列方面,早在审判前,就知道自己认错了人……
如此看来,这场血泪审判,说是世纪疑案,一点也不为过。
当然,即使你不是那种能从发掘些微历史细节中获得乐趣的爱好者,只单纯把这部有推理分析、悬念铺陈、法庭舌战和政治阴谋的纪录片当做一部精彩悬疑电影,也毫不为过。
但除此之外,《世纪疑案:恐怖伊凡》中,还突出了一个敏感且尖锐的问题——

在政治浪潮与大国角力中,“事实”到底会被操纵和利用到什么地步?
在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编撰中,避免不了一些中心问题: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事实?如何了解历史?又如何书写它们?
此类纪录片的欣赏重点,在于观察作者组织材料的策略。

《世纪疑案:恐怖伊凡》的优秀,在于它并没有花费太大篇幅,聚焦主人公,也就是那个“疑似”刽子手伊凡的美籍乌克兰老人。
而是让这个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不断穿梭在四个国家的法庭之上,捕捉他的态度,描摹他的变化,聚焦他作为一个政治角力的“可怜棋子”,或一个隐姓埋名的“化身恶魔”的双重身份。

如此一来,这一疑云密布的事件真相,也就不再那么重要,而变成了一场对个人历史观和立场的质问角逐。
一个民族需要对应的历史语境,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

从这种意义上看,《世纪疑案》把我们间接拉回了那段大屠杀中的惨痛片段,亲历那些繁冗漫长的审判和辩诉,这不仅是在回顾中重温过去,也是创造了一种国内观众罕有的体验——

了解一段历史,是如何塑造与决定,一个与我们有着类似惨痛回忆的民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