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读《巴菲特之道》十二项准则 这本书其实3年前就看过一遍

 makeyoucool 2019-11-21

来源:雪球App,作者:Arkad的小书童,(https://xueqiu.com/7829341444/136134683)

这本书其实3年前就看过一遍,但当时是新手,毛毛草草的就看完了,然后觉得没讲个啥。

现在有了几年的投资经历,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发现含金量特别重,果然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阅读,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以下是我重读十二项准则后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一、定义伟大的企业

1、特许经营权是伟大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特许经营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通常拥有下面的特征:

1、被需要或被渴望

2、无可替代

3、没有管制

2、一家有竞争优势,且护城河很宽的企业,也属于伟大的企业。

盖可保险:以寄信的方式销售保险,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至于为什么其他竞争者不可以这样,我也没找到原因

华盛顿邮报:广告商要打广告(被需要),是美国最大的报纸(无可替代),可以自由提价(没有管制)

大都会/ABC:和华盛顿邮报一样的特许经营权

可口可乐:全球每天销售17亿瓶(被需要),竞品无法替代,可以自由提价

亨氏食品:全球番茄酱第一(被需要),品牌效应加宽护城河,没有管制

用这样的定义,在A股的市场上,我们也能找出一些伟大的企业

贵州茅台:送礼,宴请拿出来有面子(被需要),由于巨大的品牌效应,所以无可替代,可以自由提价。

格力电器:夏天太热,大家都想在凉快的地方呆着,于是空调就被需要,一句“好空调,格力造”,使格力的产品无可替代,可以提价。

阿里巴巴:一个淘宝网,方便了日常购物(被需要),淘宝的东西多,包邮,与京东和些差别,(无可替代),可以提价

当商品可以替代后,就成了普通型商品。比如中国移动,如果只有这一家通信公司,他就能满足特许经营权的三个特征,但是,后面出现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导致可以被替代了,并且价格也受到管制,因此没有了特许经营权。

但出售普通商品也可以成为伟大的企业,条件是成为低成本 供应商。

双汇发展:销售普通商品,但控制成本的能力了得,因此竞争优势强大。

二、优秀的管理层

通用动力:管理层整理公司架构,注重股东价值,回购,分红

富国银行:以所有者利益出发,控制成本能力强

美国运通:明确主业,清理不相关的资产,回购股票,提升净资产收益率

IBM:回购,一直在回购,还要继续回购

单从回购方面来看,A股市场上优秀的管理层较少,大多数企业回购股票都 不注销,而是用于股权激励。目前只知道 美的集团,去年有40亿的回购注销。

注重分红倒是挺多的,像格力电器,各大银行,公用事业等,分红都还可以

注重股东价值,我觉得这种情况,应该管理层持股较重吧,不然以股东利益为导向,自己却赚不到钱,有点说不过去。从这方面推算,回购不注销的股票,如果被管理层长期持有,可能最终会增强股东价值。

清理资产,这个就比较考验管理层的能力了,哪些是公司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当然,也可以单从盈利能力来区分,把利润低的砍掉,把资源倾向于利润高的资产,这样也不错。目前A股市场我知道 的就是分众传媒了,这个企业其实有点像盖可保险,美国运通这种发展路线,先是有一个业务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然后管理层发现钱比较多,就开始扩大企业的版图,到处收购一些不相关的资产。后来盲目多元化的资产导致亏损或盈利增长不上去,换一个新的CEO,大砍资产,最后留下了之前创造现金流的核心资产,然后把资源倾向于这项核心资产,从而让企业走向更强大。

三、重读十二项准则后,对投资的启示

1、如何分析一家企业

1、首先确定是不是特许经营型企业,如果是,那就不用再分析企业的基本面了,直接看管理层还有没有希望吧。

2、如果不是特许经营企业,那么看有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也不用继续分析了,直接跳过吧

3、如果有竞争力,继续分析有没有护城河,如果有护城河,那就是有效的竞争力,如果没有,那这个竞争力迟早要被减弱

从财务指标上看,”被需要“这一条,可以通过销售数据来说明。买的人多,那自然 是被需要的产品嘛。

有无替代性,可以从毛利率上来观察。如果是可以替代的,那毛利率必然很低,反之,不可替代的产品,毛利率就很高。

2、如果一家企业,不是伟大的企业,但是有一个精明的管理层

当然,我个 人觉得还是没必要买这类企业,这里提出来,是因为巴菲特有一项投资,是冲着管理层去的。这就是通用动力。

这家企业,做军工的,非常复杂,不容易弄懂。没有持续经营的杰出表现,也没有长期的发展前景,利润也低得可怜,净资产收益率也低于平均水平,更惨的是,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不可预测。

但就是这么一家企业,巴菲特买了,一开始,他只是想投机一把,结果 后来发现这个管理者很优秀,他卖掉公司的非核心资产,控制成本,回购股票,大量分红。就是所有的决策都是向着对股东有利的方面去的,所以巴菲特买了大量。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种企业最好要避免。

3、伟大的企业,配合优秀的管理层

这简直是绝妙的组合,像盖可保险和伯恩,可口可乐和戈伊苏埃塔,大都会/ABC和墨菲、伯克。

遇到这种企业,那一定要留意,如果现在有安全边际,那就买吧,如果没有,那也得一直关注着,万一哪 天市场给了机会,就果断买入。

4、遇到关注的企业下跌,是机会还是风险

企业下跌,往往是因为某些因素。比如盖可保险的下跌,是因为管理层错误计算了保费,导致亏损。然后为了赚钱而盲目多元化,扩大保险范围,从而导致更大的亏损。投资者觉得这企业要完,所以抛售股票。从1972年最高61元,腰斩,腰斩,又腰斩,到1976年的5元,在这个过程中,巴菲特是没有买入的。虽然这过时候,企业的低成本优势一直存在,但巴菲特知道,如果没有一个管理层出来重新整理,优势是不明显的。再者,巴菲特用自己的小算盘,一直在算安全边际。等股价到了2元附近时,巴菲特出手了。据相关资料显示,巴菲特去见了伯恩,聊天过后觉得伯恩的管理能力很不错,算了下当时的安全边际,既然有一半多,于是果断买买买。

所以,当我们发现有企业下跌时,首先判断这个企业是不是伟大的企业,如果 是,再看下跌的原因,是否是公司做了什么事,损坏了特许经营权或者竞争 优势 或者 护城河,如果 没有,那下跌只是市场先生在耍脾气,我们可以计算好安全边际,准备资金去买入,就像巴菲特买入华盛顿邮报,是因为大势下跌而跟跌。

如果有损坏特许经营权,那么可能需要回避一下,或者 说这时候不能买。巴菲特说:“我们会避开遇到麻烦的企业,或正在解决问题的企业”,就像巴菲特一样,等到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恢复的迹象时,算一算安全边际,如果合理,我们就买入。

当然,有些时候会不太确定企业是否反转了,这时候就需要多等待一段时间,比如巴菲特买可口可乐,1980年,戈伊苏埃塔上任,一直到1988年,巴菲特才开始买入。我估计,巴菲特是看到利润率和ROE不断上升,才确定 了这个反转的事实。

5、如何计算安全边际

首先要确定价值,用股东盈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由现金流),加上合适的增长率和贴现率,毛估出这家企业的价值,然后,在有一定安全边际 的情况下购买。虽然很多人说,这种方法,计算不准确,因为增长率是带有主观性的。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还是很强的,所以可以先用一下你自己都觉得不可能 的增长率,再用一个你觉得比较 合理的增长率,计算出价值,然后比较一下现在的价值与这两个价值的关系,从而得出可不可以购买。

计算价值示例:

选择茅台,因为茅台的资本支出很少,所以净利润基本和自由现金流差不多。

1、茅台的产品有特许经营权,从上海那个costco,和天猫双11的抢购来看,茅台是被渴望的产品,都不是简单的被需要的产品了。一个产品都到了渴望级别,那么就是无可替代的。而且,茅台是越提价,越受抢购。所以,这是一家拥有特许经营权产品的企业。

2、管理层在手握大量现金的时候,保持理性,抗拒惯性驱使,没有盲目多元化。但是也有缺点,就是不回购,也不加大分红,大量现金的收益比较低。

3、确定 价值,判断安全边际

茅台2018年净利润是378亿,假设从2018年起,每年只能靠提价,涨5%,贴现率(无风险利润率)按7%算,实际上我想用3.3%的,因为现在长期国债利率就是这么多,但是发现巴菲特2013年为亨氏食品公司估值时,是用的9%,所以还是谨慎点吧。这样算下来,茅台的价值差不多1.9万亿

如果把参数换一下,假设前十年的增长率改成15%(我觉得算合理),之后按5%的增长。这样算下来,价值4.6万亿。

这个表格是用公式算填好的,用的时候 只需要修改绿色数字部分,即折现率、增长率、当年自由现金流和永续增长率,有需要的可以找我要,我发给你。

四、另外一些准则

剩下的一些准则,其实都 是辅助型的

一美元前提,要求公司每留下的一美元利润,都得创造一美元的市值。但是这一个前提,在IBM 的投资中可以看出,巴菲特不是特别看重,因为IBM 2002年-2011年的1美元,只创造了1.06美元的市值。

净资产收益率

这一条可以很好的验证企业的经验是否稳定。比如在大都会/ABC上,提到公司近十年平均ROE是17%-19%,很稳定

还有一点是,巴菲特强调,要在低负债率的情况下,创造高ROE,才是非常厉害的。这个很好理解,由杜邦公式可以看到,负债率与ROE是成正比关系。但是负债率上升后,会对企业的财务安全造成影响,所以巴菲特希望在安全的情况下,提高 ROE。

简单易懂

这个就是说,对企业要足够了解,最好是自己从事过的行业,或者有深入了解的企业。也就是能力圈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有些东西你虽然之前不知道,但只要你有这个 兴趣,努力 的研究学习,还是能够掌握的。如果学习了一阵子还是不知道是啥,那确实就不在能力圈内了。

管理层是否坦诚

这个主要是讲管理层说的话,是不是做到了

五、总结

1、重新理解了“别人恐惧时贪婪”这句话的含义

之前听到这句话,就感觉是说,大家都在抛售股票时,巴菲特无脑买入,最后还获利丰盛。

现在理解巴菲特的投资准则后,才知道他贪婪的原因。

2、财务知识的融合

之前学了很多财务知识,比如毛利率,ROE,总资产周转率等,都不太理解怎么用,现在感觉 可以把这些财务指标,往特许经营权,竞争力上融合,从而得出企业的竞争力及管理层能力。

比如同行业间,毛利越高的,通常可替代性就越低,从而成为特许经营权的一个特征。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营运效率快,可能企业在某方面有别人没有的竞争力优势。

三项费用越低,说明管理层控制成本能力越强

3、通过重读十二项准则,重塑了企业分析的方向。以后会抓住特许经营权、带护城河的竞争优势、理性的管理层、安全边际这几方面来对企业进行重点分析。

企业分析包括:

财务分析:包括但汪限于资产结构分析,销售构成分析,核心利润分析,净现比,毛利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等

行业竞争格局,上下游关系,核心竞争力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市场空间分析等

我认为,通过这些基本分析后,再提取出特许经营权、护城河,管理层能力等信息,就能对企业做出很完整的分析了。

#十年如一# 投资理念不仅十年如一,百年也如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