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斯之死,可能并不像史书中写的那么简单,或许还有其他原因?

 木林随笔 2022-02-22

(这篇文章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的李斯!》的后续,关于李斯,木林共有两篇文章,也不是想给他翻案,估计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只是想给大家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喜欢,还请多提宝贵意见。)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章邯消灭陈胜义军,胡亥听从赵高拒绝与群臣见面之后,时任左丞相的李斯,与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这二位可是秦赵长平之战那个关键人物的后人)一起进谏二世停建减役降赋时,被生气的二世下狱,审查追究他们的其他罪行。

二冯自杀,李斯遭受了各种刑罚。赵高彻底审查李斯,杀死了他。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赵高为了陷害李斯,给李斯挖了不少的坑,比如;

为让胡亥讨厌李斯,骗李斯在胡亥玩兴最高的时候去劝谏;

为了让胡亥担心李斯,说李斯虽有拥立之功但无爵位升迁,想割地封王,有怨恨之心;

为了让胡亥怀疑李斯,说李由对于在楚地造反的陈胜他们“守而不击”,有放纵勾结叛乱的嫌疑;

为了让胡亥抛弃李斯,在将李斯下狱之后,通过逼供、欺骗等方式,将李斯的相关罪名坐实,最终被赵高陷害致死。

从这里来看,赵高杀李斯也确实不容易,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如果想要正确的看待和分析一个比较久远的历史人物,那我们就要尽可能的还原到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中去,尽可能的从理性和人性的角度,木林想试着去全面的加以分析,这才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一是,总以为自己有拥立之功,总以为自己曾经对秦朝作出过重大贡献,总以为自己身居高位,总以为自己是先帝的知心臣子,总以为自己是新帝胡亥的长辈,岂不知,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自己因为功高盖主、威望太高,威胁到了皇权。

纵观一下历史,前任帝王信任的臣子,那怕是指定的辅政大臣,在新主子继任后,如果实力达不到商朝伊尹那样,可以随时通过搞废立之事来威胁新主的话,几乎都没有得到善终,这是规律,也是权力接替的证明。

君不见秦国之前的商鞅、张仪?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齐国的苏秦?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鳌拜?

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没有赵高的陷害,李斯也是必死的。

二是,对于秦国来讲,每一位君王更替时,都会在外来派、本土派和军功派之间发生角力,这是利益集团需要对利益重新分配的客观要求,各方随时都在进行着角力和反扑。

任何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呆的时间长了,都有可能培植起自己的势力,现在有了任期制,可以合法的换人,在以前专制时期,没有期限的制约,继任的主子只能通过杀人的办法来解决。

自商鞅变法始,在秦国的朝堂斗争中,从卫人商鞅、魏人张仪、魏人范睢、卫人吕不韦再到楚人李斯,主场上外来派总是居于上风位置,除过张仪外,其他人在君王交替之时或者自己的晚年收场中,几乎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当胡亥为了巩固权力,毅然对自己的兄弟姊妹们举起屠刀时,这个女嫁皇家儿、儿娶皇家女的李斯,就已经被列入了死亡名单。

三是,当国家出现重大的危机动荡之时,当大家都在找原因之时,当所有人都有怨气之时,总得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

天授皇权是不能被否定和怀疑的,于是人们会将所有的罪恶,推到某一个能够平息舆论人的身上。

后世的帝王们在这种局势面前,能担当的,下罪己诏进行作秀;不担当的,则是在自己之外,另找一个背黑锅的人来顶罪,以证明善良的自己是受到了奸人的蒙蔽。

帝王本无错,全是下面恶;政策总是好,全因念歪了。

当局面发展到大家都无法收拾时,胡亥估计也会有了崇祯皇帝这种“联非亡国之君,臣皆误国之臣”思想的话,即使没有赵高的陷害,作为政府首脑人物的李斯,怎么能不被拉出来当替罪羊?即使有儿子李由战死沙场,八十四岁的李斯和他其余的家人,仍得到了清算。

四是,后世的帝王,几乎都没有将未来储君外派的习惯,在帝王外出时也总是留守京畿主持政务,秦国出现过当质子的太子被杀的事件,扶苏为什么就被外派了呢?

始皇帝死时,给扶苏留下的遗诏中说:“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为什么没有指明要扶苏继承皇位?

始皇帝也喜欢胡亥,外出巡视时还将他带在了身边,或许又是一种暗示?

始皇帝的突然离世,茫然不知所措的李斯,肯定也无法确定让谁来继位,为了防止皇子争权或者六国遗族的造反,为了国家的稳定,只能先密不发丧,这招秦武王死时也用过。不过,这样做给篡位矫诏提供了可能,也留下了是非。

上位前的胡亥,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说出来的话还很像一个明君,后来的变坏,有年轻人追求享乐享受的原因,更有李斯、赵高二人的纵容和鼓励。

秦朝的灭亡,李赵二人负有更多、更大的责任,谁被杀都是正常的事情。只不过,李斯先被二世杀了,而赵高却杀了二世。

五是,曾经那么意气风发的李斯,到了八十岁后怎么会显得那样的愚昧,会不会是因为年老机能衰退?是因为只顾了利益而忘记了曾经的理想和未来可能潜在的危险,变得昏聩贪权了?还是想干类似于齐国田氏以及曹魏时期的司马懿那样的隐忍篡权之事?

要不赵高怎么会在胡亥面前用他想干田氏代齐的事情来诋毁他。

或许,他也曾在脑海里灵光一现的冒出了想像伊尹、周公旦那样青史留名的想法,意外的是他遇到赵高,这个赵高太厉害了,厉害的超出了他的想像,成为了他的克星;他纵容胡亥、赵高胡作非为的寒了天下人的心,导致天下大乱,然而这次却乱得居然连他都无法收拾。

1867年,当曾国藩听了幕僚赵烈文预言,清朝将在五十年内灭亡之后,觉得无力回天他,叹了一口气说“我日夜望早死”,真心的表明了他不愿意看到国家抽心一烂土崩瓦解的局面。

李斯会不会也像他一样?

或者,更像一个中国式父亲对待子女那样对待秦国,总有那么多的不放心、不舍弃,面对自己曾经参与并建立起来的,已经变得千疮百孔,即将失去控制的大帝国,着急上火的李斯,完全没有了章法,完全失去的应有的政治敏锐,失去了理智,很无奈的钻进了赵高给他设计的圈套中,最后竟受尽酷刑,被腰斩而死。

李敖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做强者,多不得好死。”

如果把这句话也用在的李斯身上,我感觉太贴切不过了。

因为工作和自己的品性等方面原因,我总想把手头的事情做的更好,所以在后面这段时间里,木林确实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看史书,发表更多的可能是自己学习交通安全法方面的心得体会和笔记类文章,特此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