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知多少】武夷山岩茶的茶汤也能拉花!这门老手艺太惊艳!

 garyhyz 2019-11-21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

宋代贵族的业余游戏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但凡读过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一诗的,一定会对其中的“分茶”印象深刻。

这说的,其实就是茶百戏中的一种,即在茶汤上“绘”出各种图案的绝活。基本上在整个宋代时期,包含“点茶”、“斗茶”、“分茶”在内的饮茶的小把戏都非常盛行,成功吸引了一大帮有钱有闲的文人贵族加入。这其中,又以茶汤上“画画”的分茶最有意思。


茶汤上的茶百戏图案(图片来自章志峰微博)

从小生在武夷、长在武夷的章志峰,由陆游这句诗始,开启了对茶百戏的研究。几十年下来,他几乎踏遍武夷山农户大大小小的茶园,锲而不舍地寻找最合适的原材料。历经成千上万次实验后,在2009年,他的茶汤中终于显现出了清晰的图案。

“分茶其实是一种古茶道。”它利用技巧,使茶汤纹脉形成各类物象。但如果非要问怎样才能制作出这样的效果,那恐怕就得写一本专著了,它对温度、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都有精确到极致的要求,寻常人往往难以办到。不过将茶百戏成功“复活”的章志峰,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如今,经他之手制出的茶汤,图案已经能留存四五个小时之久,非常神奇。


六大茶类均可“分茶”

乍看茶汤上的图案,相信不少人会将之比喻称咖啡的“拉花”。但从严谨的角度来讲,实际上两者存在很大区别。

牛奶比咖啡轻,能浮在咖啡表面。咖啡拉花便利用了这一特性,将牛奶注入咖啡表面形成图案。而分茶则只利用茶和水本身,通过巧技使汤纹水脉分出不同层次,形成色差对比,从而“绘”成各色图案,显然技术含量更高。


茶汤上的茶百戏图案(图片来自章志峰微博)

有意思的是,古代用于分茶演示的只有绿茶。而章志峰所在的武夷山,盛产的却是乌龙茶和红茶。身为武夷人的章志峰,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挑战:用家乡的茶汤演示分茶!多番努力下,他总算摸到个中门道。

突破绿茶的局限,至此,他已能用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现有的六大茶类,完美地演示古人的分茶技艺了。

2012年,茶百戏正式列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