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钱币收藏爱好者老陈从成都到昆明出差,在老陈下榻的宾馆不远处是昆明市护国路古玩城。古玩城有许多卖邮票、旧书和古玩杂件的地摊。一天中午,老陈吃了午饭后便去那儿转转,从几个摊位看下来,也没觅到什么中意的东西。 最后他来到一个出售古钱币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位约50多岁的中年人,听口音,应该是四川人。上前一聊,果然是四川达县人,在此经营有好多年了。 他乡见老乡,摊主相当高兴,给老陈递过一支香烟。聊了几句后,他递过一本钱币册,可能这本钱币册放在地摊上有一阵时间了,显得有点陈旧,有好多灰尘。老陈说,怎么那么多灰尘啊。摊主拿过钱币册用一块旧毛巾抹一抹,然后再递给老陈。 老陈翻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些清代民国的铜钱,品相比较好,但全是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光绪通宝等普通品种的大路货,没什么收藏价值。老陈有些失望,将钱币册还给那位摊主正欲离开,摊主忽然说,还有一本,要不看看? 老陈就让他拿出来瞧瞧。他从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钱币。老陈一张一张地翻看,突然,他发现在第5页上有一枚“秦三孔布”,背文有“一两”纪重文字,钱文和边廓、穿廓均为黑漆古包浆,表面有浅棕色或浅黑色锈斑。该钱制作精美、规范,铭文厚重壮美。 这种“秦三孔布”古钱十分稀少,是绝世孤品,如今却出现在地摊上,使老陈既感到惊喜,又感到很突然。老陈研究古钱币已好长时间,对“秦三孔布”的特点了如指掌。但“秦三孔布”的实物是第一次遇到,他相当喜欢。一问价格,令他惊喜不已,摊主要价不算太高,只要300元。老陈二话没说,怕摊主反悔,没有讨价还价就支付现金买了回来。 “秦三孔布”是春秋战国末期秦国铸用的货币。“秦三孔布”有特点:布的首、肩、足、档都是圆型,同圆是布,首及两足各有圆形穿孔一个,因此得名“三孔布”。 “三孔布”有大小两种,这种布币以两为货币计量单位,形制与货币单位特殊,是在这以前其他布钱流行区域里所没有的,他们独自成一体系。 “三孔布”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分大小两种,正面钱文一般都铸有地名,如鲁阳,安阳、上邸阳、下邸阳、上尊、下尊、杞、雁乡、北九门、上苑、阿等。大“三孔布”背面铭文为“一两”,小“三孔布”背面铭文为“十二朱”三个字。 “三孔布”是我国最早的朱(后作铢)两著文货币,开纪重之制,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多年后,他参加在成都举行的一个古玩文化交流会,一钱币鉴定专家说,这是文物,应该上交。 各位朋友,老陈这枚“秦三孔布”要不要上交?欢迎留言,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