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道”很难?其实是你理解错了

 新庆爱读书 2019-11-22

很多人都觉得老子的“道”晦涩难懂,这源于他们在读《道德经》第一章时,就被下文搞晕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把它译为:

“道”这种东西,如果你以为可以用语言说出来,那你说的一定不是真的“道”;

“名”这种东西,如果你可以用文字去命名,那它就不是真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态;

而“有”,则是宇宙万物本原的命名。

因此,我们要从“无”中去洞见“道”的奥妙;要从“有”中去洞见“道”的端倪。

“无”和“有”,源头都是一样的(都属于“道”),只是称呼不一样,都可以把他们归到“玄”类。

他们是对“玄”的“玄”,就如同对思想的再思想一样,这说明悟“道”才能打开生活中一切奥妙的大门。

从上面的译文可以看出,“道”其实就像禅里面的“不可说,一说即错”。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道”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没有人真的能用思想完全见到它。既然没人能用思想完全见到它,自然也就说不出“道”完完全全长啥样,硬要说“道”长成啥样就不是错了吗?

即使聪明绝顶如老子,他也认为自己没有完全悟懂“道”,所以说“道可道,非常道”。

其实不止老子,在西方有一个被公认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他也认为自己不懂“道”,自己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很无知。

在我看来,苏格拉底说的非常对,他离看见“道”已经很近了。

因为人越认为自己“无知”,其实离“道”越近。

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道至简”。“道”甚至可以简单到只用一句话来概括:“只要你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无知,并为了告别无知而去努力学习,去给自己的智慧增值,那你其实你就是活出“道”了”。

当然“知易行难”,知道“道”不难,但要做到“知行合一”对很多人来说,却是很难的。

这跟人性的弱点有关,嘴巴说说只需调动系统1就可以,但是持续行动并不断精进却需要经常调动系统2。

人不仅是认知的吝啬鬼,更是行动的吝啬鬼,这是人作为“智人”的最大悲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