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流僧尼云雨被乡绅揭发,郑板桥写下这首滑稽判词,却成全了他们

 挑燈看劍r7wtm5 2019-11-22

小时候,我们爱看武侠片,特别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等等,喜欢他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种万丈豪情,“侠”在心中,所向披靡。

几乎每部武侠片都少不了一个门派,那就是少林。他们是出家人,虽无欲无求,但当时武林一片混乱,邪恶从中作梗,少林便加入了武林之中,誓要消灭邪恶,恢复武林正气。

由此慢慢地,我们便对佛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逐渐深入了解研究,并知道了不少的奇闻异事,明了了他们和普通人的不同,“空”乃是他们的心法。

风流僧尼云雨被乡绅揭发,郑板桥写下这首滑稽判词,却成全了他们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他们每天必念《心经》的其中一句,体现出佛家修“心”很是重要。

所以,清心寡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不能为爱所动摇,不能被情所迷惑。但凡事皆有例外,在唐朝和宋朝这样开放的盛世,僧人可以风花雪月,尼姑亦可以灯红酒绿。

风流僧尼云雨被乡绅揭发,郑板桥写下这首滑稽判词,却成全了他们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位乡绅夜晚回家时,不注意看见角落里一对光头在行云雨之事,乡绅觉得此事异常重大,有伤社会风气不说,还败坏出家人的风俗,遂将两人的行径到县令那里去揭发。

当时的县令就是大名鼎鼎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听说此事后,立马叫人将那对僧尼带到了自己的面前,开始详细了解了一番。

风流僧尼云雨被乡绅揭发,郑板桥写下这首滑稽判词,却成全了他们

原来,那对僧尼原本是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长大后,女孩被迫嫁给了当地的一大豪绅,因女子坚决强烈不从,一怒之后,剃发为尼。男子知道女子剃发为尼后,便伤心欲绝,遂削发为僧。

这对僧尼每隔不久便会出来偷偷地相见一次,以表达彼此的爱恋之深,有时便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分离之苦,做出点过激行为。不过,这次刚好被路过的乡绅看见,就被揭发了,来到了县衙,面见了县令大人。

郑板桥听闻此事经过后,感到有点好笑,觉得这是一桩风流情事。于是,郑板桥也希望好梦常圆,还责令他们俩还俗,并写下这首幽默滑稽的判词,成全满足了他们:

《僧尼私恋案判词》清·郑板桥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风流僧尼云雨被乡绅揭发,郑板桥写下这首滑稽判词,却成全了他们

首联就体现出了此判词的幽默滑稽之处。郑板桥将僧人和尼姑的光头比作成了葫芦和瓢,初读令人忍俊不禁,可细细想来,还真是比喻恰到好处。葫芦和瓢合起来的形状刚好像个桃,同时也祝福着这对僧侣今后可以长长久久在一起,永远也不要分开。

颔联为郑板桥成全满足了他们俩并给予祝福。从今天开始,你们便可光明正大地在一起,此案也彻底风平浪静,可以在夜晚大胆地敲彼此的房门,而无须避讳什么。这就说明郑板桥的成人之美,看到了这对恋人的不容易,便有意解除他们的顾虑。

风流僧尼云雨被乡绅揭发,郑板桥写下这首滑稽判词,却成全了他们

颈联有点像孔老夫子所说的:食色性也!这个没有什么大不了,万物都会如此,更何况是一对彼此深恋着对方的恋人呢!郑板桥再进一步解除他俩因此事而产生的种种后顾之忧。

尾联的郑式滑稽幽默再次彰显。以后提起这个“风流案”,一定要记得我郑板桥啊!郑板桥简直像小孩儿一样,做出了好事要求表扬,还要让人记得,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也体现出郑板桥开朗乐观的一面。

风流僧尼云雨被乡绅揭发,郑板桥写下这首滑稽判词,却成全了他们

综观此判词,郑板桥的幽默滑稽令人忍俊不禁,体现出了他的开朗乐观的一面,同时,他还具有成人之美的高尚情操,可以摒弃世俗的眼光,促进他人的花好月圆。

僧尼交往,本来就有违当时的封建礼法,郑板桥却在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反向为之,可见郑板桥与他人的不同,不愧是“扬州八怪”之一。

编辑:张圣平

摇摇晃晃,晃晃摇摇。品味云端,坠入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