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小雪|愿有岁月可回首 且以深情共白头

 关陇之 2019-11-22



己亥年 / 贰拾   小雪

2019年11月22日 - 12月6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

天地初飘雪

低眉世间尘

雪落无声时

人间共白头




如果说立冬是冬天的预告,那小雪就是冬天的序幕。


小雪,在江南是很难见雪的。今日江南是阴天,这是小雪正常的“脸色”!


傍晚时分,风停雨止,天色渐暗。此时的江南冬日的情趣,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描述得淋漓尽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中,你也许知道红泥小火炉,却不知绿蚁特指新酿酒的没有过滤的绿色泡沫了(这个话怎么那么熟悉,原来是学习强国的题目之一哦!)。你一定会感觉到,多么平实简洁的语言,却传达着讯息万千,这个冬日即便寒冷,但一切又是那么美妙,而充满温馨浓厚的情感。


小雪时节,最适宜三五好友围炉而坐,对饮一杯清酒,相谈甚欢。窗外是清寒世界,屋里是拥着火炉的温暖人间,围炉夜话,煮酒烹茶。小雪,清寒而有诗性,成了一年里最有人情的时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之小雪



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第一候虹藏不见。于此深冬时节,彩虹已然成为遥远的记忆。是的,没有了夏日那淋漓尽致的雨水,没有了那山谷里升腾的温润,更没有舒展明亮的天空,又哪里还会有那彩虹的踪迹呢?虹藏不见,成为一种期待。

第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自小雪开始,大地阴气日凝。物极必反的生命哲学总会显出其力量。就在大地阴气日重之际,天空的阳气却处上升之时。

第三候闭塞而成冬天地之阴阳未交,故闭塞成冬,动物们以漫长的冬眠来等待春天。可是,人类不一样。他们会以一场文学的雪,去打通天地、阴阳与物我,让人们寒冬里生出早春的向往。

拙政园里的小雪


节气已至小雪,而江南一带不但毫无雪意,天气还是并不太冷,连浓霜也不曾有过,江南的小雪时节,江南草已枯,裸露的土地潮湿黢黑,风在旷野上,那么简单写下了一阵风的横平竖直时,你才真切地知道了初冬的瘦弱,田野是空旷而又荒凉的。园里菊正开得挺好,正是举行菊展的好时刻。

园里摆弄那些植物的人儿,在明媚阳光下“采风写诗”,享受自然的阳光沐浴,忘却尘俗的喧嚣,在冬阳下妙趣横生,其乐融融。他们总说,有一种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和高雅。





如今江南下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雪成了一场奢望。拙政园的小雪一如既往的美,不信你看!







岁时录 小雪

如果立冬还有些秋意,小雪,则真正标志着气候转冷,雨水遇寒,则化雪,霏霏绥绥,天地就变得静了。

小雪是一个有人情味儿的节气,“小雪初晴”,典出陈睦《沁园春》,初晴之时,细雪还未与泥沙混杂,气候清寒,正好暖阳在背,一派温柔清性,正宜新炉煮酒。

酒是新酒,炉火正旺,三五好友围炉而坐,对饮一杯清酒,相谈甚欢。窗外是清寒世界,屋里是拥着火炉的温暖人间,便也不觉得天寒地冻,一切都温暖如常了……

炭品与司炉侣


炭 品

橄榄炭(及枣核炭)|潮州有茶房四宝;“玉书碨”、“红泥炭炉”、“孟臣罐”、“若琛瓯”,其“红泥炭炉”中用的就是“橄榄核炭”。橄榄核炭取乌榄剥肉去仁,核入窑室烧,烧制后色泽莹黑乌润。燃烧后火力舒缓有致,隐隐有“炭香”,但制作复杂,据说五斤橄榄核可烧得一斤橄榄核炭。以橄榄炭煎水,水活而有灵气,适宜冲瀹岩茶、凤凰单枞、普洱老茶。


菊花炭等高温炭选用密度高的木材如橡木、柞木等,经过高温烧制的高温炭,炭化温度在1000度以上,固定碳含量在85%以上。外观带有金属光泽,轻敲声音清脆,点燃后燃烧时间较长,没有烟气或杂味。可以作为橄榄炭的底炭或直接使用。

炭 宜 净

用来煮水瀹茶的炭品讲究干燥、干净。


沾染污秽的炭、木柴或腐烂的木材不宜用做燃料,受潮的木炭不宜点燃,还会有很大的烟。许次纾《茶疏》说:“火必以坚木炭为上,然木性未尽,沿有余烟,烟气入汤,汤必无用,故先烧令红,去其余烟,兼取性力猛炽,水乃易沸。”陆羽《茶经·五之煮》也说,煮茶“其火用炭,次用劲薪。”

炭炉上什么时候坐壶?

炭火初燃时间,未免有柴火的烟气,此时尚不能把烧水壶坐上去。须得等烟气消散,才正式开始煮水。同时为保持火温,可用扇子轻扇。“炉火通红,茶铫始上,扇法的轻重徐疾,亦得有板有眼。”


温庭筠《采茶录》说:“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由腾波鼓浪,水气全消,谓之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

司 炉 侣

用炭炉生火需要几样辅助的工具,在潮州功夫茶的体系里有一整套家什;铜火钳、炭锤、火箸、灰铲,均为铜铸,火钳、灰铲、锤身上还会刻些花鸟动物图案,火箸头有的做凤头造型,两箸间以细铜链子相连接,这套工具用在明火炭炉上非常实用,而且一般尺寸在20公分内,显得文气且便以携带。

纸 扇



纸扇是驱走柴、炭之烟的法宝,橄榄炭、龙眼木炭、枣核炭、栗炭的烟很小,但可助火力迅猛,壶中之水沸开。有的时候,一只可以用充电宝做电源的小电扇也可以用来生火驱烟,虽然没有纸扇雅气,但胜在实用胜里,特别是做户外茶会时,用电扇可以很迅速地生起火来。

煮 水 器


煮水的器皿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海拔、气压条件来选择;也可以根据需要冲泡的茶品来挑选。海拔较高的地区,因为水的沸点底,需要选用降温慢的壶来煮水,并且可适当提高水温。


在人文茶席中,炉具和烧水壶一般是陈列于席主的右侧位置。也可以根据席主的使用习惯决定位置。日式的铁壶一度大家很喜欢,但有的铁壶因自身较重,盛水后份量更不轻,对于注水有一定影响。轻巧的银壶和传统的砂铫煮出的水轻而活,亦是事茶的方便之器。

香炉渐热 尽添暖意风雅


有飘雪,有火炉,有醇酒,揉起来便是朴素的古人在取暖的同时对生活意趣的一点用心。


雅致一些的,冬日屋里得有一盏香炉,香料在炉内徐徐燃烧,丝丝清香,温暖的同时整个人被香气沐浴,变得舒展。而作为器物,香炉造型优美,可谓是讲究人儿的冬日必备了。

香炉,更多是作为香器出现在佛事场合,佛经香赞中每每提到:“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可知晓香炉在佛教中扮演重要角色。

手持柄香炉的画面并不少见。多出现在剃度、礼忏、奉请等佛事场合。带有长护柄的“柄香炉”,炉头、护柄各有形状,有龙首炉头、鱼身护柄,有莲花炉头、如意护柄……手炉一端炉头插香,另一端可手执。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五代时期的《绢画千手千眼观音图之供养人》可见手持柄香炉的供养人,柄香炉的出现,为正在进行中的佛事活动平添仪式感,持炉者无不显露出平和、喜悦、虔诚的神色,整个画面都变得祥和、宁静。


同样在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代《绢画引路菩萨图》中可见菩萨手持无盖香炉。随着不断发展变化,柄香炉的形制、样式、装饰等等都越来越丰富多样。不同材质、盖形、宝珠、纹饰,都让一只原本平淡无奇的器具变成了一件用心雕琢的艺术品。


除了将香气随身携带,香炉后来更多被用于静物陈设。陈设的香炉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挥功用,体型大,造型细节丰富。香炉居中,两侧放置盛放香料的“香宝子”,几乎是佛教供养的标配陈设。

顶置宝珠、饰云纹、莲花底座是香炉常见的造型,再加镂空工艺,整个香炉更显灵动与贵气。

冬日里的香炉,有温柔的暖意,也有净化的力量,是难得的风雅,将室内与寒风萧瑟的户外隔离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与自然相处


腌 腊 肉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

腌 菜

腌菜其实是蛮有讲究的,大青菜先要铺开来晒一晒。地上摆的,屋檐边放的,撑起晒衣竹竿挂的,小小院子里,一排排绿、白相间,成了一道风景。有的人家没地方晒,就竖放在自家窗台上,那一棵棵肥头长茎的大青菜,活像一个个小菩萨。


等到大青菜晒得软塌塌的时候,就开始下水洗。大人小娃齐动手,大盆小盆一起上,头浇二浇轮番来,说也怪,刚刚还软软的大青菜,水这么一洗一泡,就又都硬梆梆的了。

洗好的菜,齐整整码放在长板凳上,沥沥水,待到水不滴了,就放入早准备好的大缸里,放一层菜,撒一把大籽盐,一层一层码上去,末了压上几块大砖头(石头),盖上盖儿。没几天,缸里就见到腌菜的卤水,个把礼拜后,就可闻到冲鼻子的菜香。

大青菜腌一个月便可食用,入口香脆。那腌菜心,切成块状,用麻油一浇一拌,早饭时当小菜吃,实在是下饭。腌过的菜瓣白嫩似玉,煨豆腐汤,透鲜。雪里蕻炒毛豆,又是一道美味。

尝 糍 粑

农历十月吃糍粑。


糍粑由糯米蒸熟再通过特质石材凹槽冲打而成,有纯糯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也有糯米与小米拌和做的,还有玉米与糯米拌和打成的。此外,还用粘米与糯米磨成粉,倒在一种用木雕模做的,模内刻有图案花纹,俗称“脱粑”。

枇 杷 花 茶

采摘下来的新鲜的枇杷花经过淋洗后,在太阳下晒干,取适量放沸水中,先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续熬一小时左右。”华筱萍说:“枇杷花茶口感淳爽,还能帮助我们润五脏、缓解呼吸道问题。

荷尽无盖菊残霜枝

雨遇寒,将霰为雪。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那么小雪之后的冬季有哪些植物可以观赏呢?

蜡 梅


蜡梅并不是梅花的一种。梅花属蔷薇科杏属植物,而蜡梅属蜡梅科蜡梅属,为落叶灌木,常丛生。



蜡梅性喜阳光,能耐荫、耐寒、耐旱。花期11月~翌年3月,是冬季观赏主要花木。
 
蜡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绽蕾,斗寒傲霜,它利于庭院栽植,又适作古桩盆景和插花与造型艺术。

茶 梅


茶梅和山茶花都是冬季开花的植物,一般来说茶梅相对茶花开得较早些,忌强光,属半阴性植物,较耐寒。花期自11月初开至翌年3月。


茶梅因其叶似茶,花如梅而得名。它体态秀丽,叶形雅致,花色艳丽,易修剪造型,适宜栽种于盆栽、庭院、阳台等。

红 花 羊 蹄 甲


红花羊蹄甲也就是香港的市花“洋紫荆”,为豆科羊蹄甲属常绿乔木。花大紫红,叶状如羊蹄,故名“红花羊蹄甲”。花期为十一月至翌年四月。

 
由于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叫法不一样,导致紫荆、洋紫荆、红花羊蹄甲和羊蹄甲这几个之间具体指向存在分歧。
即使万物萧条,草木零落的冬季,依旧有一些耐寒的花开得正盛。万物生长,各守其时,各尊其道。温室的出现让更多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天的绽放成为可能。

小雪节气寻根探源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的字源与字义

小的字型演变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小”,象形。甲骨文像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说文解字·卷二·小字部》:“物之微也。从八,|见而分之。”徐曰:“|,始见也。八,分也。始可分别也。”《周易·系辞》:“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周易·泰卦》:“小往大来。”《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庄子·列御寇》:“彼所小言尽人毒也。注:‘细巧入人为小言。’”这说明,小,同样具有正负、善恶的不同属性,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甲骨文的“小”,象形三个细微点从天而降,实际上喻示的是天道的“德畜之”而“三生万物”从细微开始,质象生成物相不离三。从小的字形演变表格图中可以看到,篆体的第四、第五字形,非常形象和直观。

第四个是 “玄之有玄”的“玄”字与“小”相结合;第五个则是“八”向两侧分开,而玄曲波从中流灌下来,使天德质象能量运动的玄曲韵动波直观地获得表达,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小”的慧识悊学文化本义,使“德一”能量所具有的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特征获得了象形与表意,尤其值得重视。

老子给予“小”的修身学的定义是:“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可见,只有实现意识的无欲境界、少欲境界之时,以及复归于德和道时,才能真正慧识于本义上的“小”和“大”,明白古代圣悊造字的真义和原义。

无论是金文中字形下面是“子”的“小”,还是篆体“玄之有玄”的玄韵波的“小”,我们都要从细微处进行把握,因为这些都是质象“德一”能量、天德地炁能量的一种形态的表述。而只有在静定当中,我们才能够感悟到,这种能量流是如何以“小”的形态,进行它的无所不在的传输、韵动以及变化。

“雪”的字源与字义

雪的字型演变

“雪”,《说文解字》:“本 。”最原始的“雪”字,上面是一个下雨的“雨”,下面是一个“彗”,又称之为“凝雨”——凝冻起来的雨。《大戴礼》:“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这些都是智识哲学文化期和意识哲学文化期的一类解析。《春秋元命苞》:“阴阳凝而为雪。”《曾子》也曾经说过:“阴气胜,则为雪。”而阴气既指天刑阴气,又包括地之阴气。

《埤雅》:“雪六出而成华,言凡草木华五出,雪华独六出,阴之成数也。”研究过雪花的人都知道,雪花是呈六角形的,因而有了一个别名,“六出之花”为雪花。这里说草木之华都是五出,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栀子花也是六瓣而出。不过,绝大部分草木之华也都还是五出的。雪花是六瓣而出,非常接近阴之成数“7”了。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泄气为雨,雨凝为雪。”《汜胜之书》云:“雪为五谷之精。”《庄子·知北游》:“澡雪而精神。”小篆”的结构是上雨下彗。

《汉武帝内传》:“仙家上药有玄霜、绛雪。”绛,是指大红赤色。仙家也就是指道家。道学里面所揭示的“绛雪”这个名词,是大赤红色的心中真液下降,在丹田中初步凝结而借名。澡雪,澡身浴德,澡雪浴心意则慧生,有这一层含义在里面。
 
“雪”字下半部分的“彐”,本义象形为“手”和“又”,是指人们意识主导下的乱动,就像我们的两只手一样,很不安分,静止时间长了就非要动一动。在修身中,不论是无意识地乱动,还是主动地乱动,都会干扰“三光”的出现。


甲骨文的“雪”,左边是一只手,右边也是一只手,中间是三个点从上面降下来,用三个垂直小点夹在两只手之间来表述,若无慧识则难解其本义。若是现代人造字,那肯定要写上一个白颜色的白,然后画上六颗小的星星,觉得这才像雪。

但是,古人们是在慧识的状态下,非常简略地将身内之雪的产生变化过程,以及如何把握身内之雪,直观地进行了表述。含蓄提示着保持意识不乱动,眼耳鼻舌身口意如如不动,就控制住了因寒凝而生出与自然界相同的雪。

小雪的词义

小雪形名的定义,慧识悊学文化的含义最为完整,是运用修身的幾学方法论,将质象与物相融为一体,将修身与治事融之于一炉的定义。智识哲学文化和意识哲学文化的释义,只是把握着其中的物相与治事含义。 

明代郎瑛 《七修类稿》:“小雪,十月(夏历)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的质象修身本义,则是冬天万物归藏,万籁俱寂,虫鸟皆不聒噪干扰。在我们坐得很静的时候,虫和鸟突然叫一声就会形成干扰。


虫和鸟都不会在我们耳边聒噪,是一种万籁俱寂的外环境,静定易生。小雪节气后,正是修身者内求眼前慧识星光稳定之时,但是不能缺乏心肾相交于口腔内的金津玉液以及天池之水的活化。

阴中之阴静生慧,阴极阳生星光亮。
若能静极入定境,澡雪精神圆月光。
小雪,正是“恒无欲”而小试星芒之时节。

古人对雪的24种雅称

小雪既至,气温降低,大江南北也开始了漫长的严冬。不少地方,更是开始了下雪了。

关于下雪,古人素来文雅,很多时候并不会直接称呼,反而会用一些更美的说法,例如寒酥、琼妃、凝雨等......

令人看一眼便能想象到雪的各样美态。

1


凝 雨
独有凝雨姿,
贞晼而无殉。
——沈约《雪赞》

雪花像是雨水在天空中的凝结,凄美亦飘零。

2


寒 酥
朝来试看青枝上,
几朵寒酥未肯消。
——徐渭《梨花》

天寒静谧,天空中飘着零零星星的雪花,触及便消失不见。

3


寒 英
昨宵天意骤回复,
繁阴一布飘寒英。
——范仲淹《依韵和提刑太博嘉雪》

今日回想起来,凛冽的寒风夹杂着雪花中似乎也带着几分英气。


4


琼 芳
宫城团回凛严光,
白天碎碎堕琼芳。
——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花开花落归尘埃,雪花依然,终可再得琼芳。

5


琼 花
宫城团回凛严光,
白天碎碎堕琼芳。
——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我把朝夕忘却,只为与你共赏琼花。

6


琼 苞
琼苞玉屑,
问天公、底事乱抛轻坠。
——郭应祥《念奴娇·次贾子济韵》

聚集在一起的雪花,大片落下,与花苞一般无二。

7


琼 妃
云开洞府,
按罢琼妃舞。
——张可久《黄山雪霁》

惊醒,梦回不见琼妃,回首窗外,琼妃已然遍地。

8


琼 琚
风渐寒同云密布,
雪乱舞满地琼琚。
——茅平仲《夜行船序》

漆黑的天空中见不得半丝光亮,沏着寒风,转身,琼琚满地。


9


瑞 叶
瑞叶飞来麦已青,
更烦膏雨发欣荣。
——范成大《雪后雨作》

许久未见,亦如初见,瑞叶,不过一场惊艳。

10


玉 沙
天风淅淅飞玉沙,
詔恩归沐休早衙。
——苏轼《小饮清虚堂示王定国》

飞雪如玉沙,满天遍地,沏着落沙如雪。

11


仙 藻
欲验丰年象,
飘摇仙藻来。
——张说《奉和圣制》

梦幻中的场景,触之不及,唯有仙藻落时,梦才真切。

12


银 粟
独往独来银粟地,
一行一步玉沙声。
——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

满天遍地都是雪,肆意走过,银粟音不断。


13


玉 蝶
化工何处万剪刀,
剪出玉蝶满空舞。
——赵翼《途遇大雪》

赋予生命般鲜活的雪,即使飘零在空气中,也如蝶飞。

14


玉 尘
漠漠復雰雰,
东风散玉尘。
——白居易《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

雪花伴随着东风落下,洁白如玉,数量如尘。

15


玉 龙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雪当真气态万千,大气磅礴。

16


玉 蕊
赋《雪花诗》云
琼英与玉蕊,
片片落阶墀。
——元好问《续夷坚志·虞令公早慧》

一片晶莹的雪花,如花蕊一般,细致,且精美。

17


玉 絮
开门枝鸟散,
玉絮堕纷纷。
——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絮是冬日雪,雪是夏日絮,除温度外,一般无二。

18


玉 鸾
造物故豪纵,
千里玉鸾飞。
——辛弃疾《水调歌头·吴江观雪》

雪如玉鸾,宁可舍弃五彩缤纷也要换得。

19


璇 花
琼树留宸瞩,
璇花入睿词。
——徐彦伯《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沧海水,巫山云,指间花,眉间雪。


20


碎 琼
微于疏竹上,
时作碎琼声。
——张宪《听雪斋》

琼花遍地,细神一听,原是雪。

21


六 花
六花斜扑悚帘,
地衣红锦轻沾。
——纳兰性德《清平乐》

雪开六瓣,冰清玉洁。

22


六 出
一枝方渐秀,
六出已同开。
——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

六出必双,草木花叶皆五出,唯雪花六出。

23


银 砂
两岸严风吹玉树,
一滩明月晒银砂。
——韦庄《夜雪泛舟游南溪》

雪如天星,银砂透亮,漫天银河,星辰点点。

24


乾 雨
同云惨惨如天怒,
寒龙振鬣飞乾雨。
——李咸用《大雪歌》

残泪未干,乾雨未停,此时心境,寒天飘雪。

这么多种说法,不知道诗友们知道那几种。各位家乡对雪还有什么叫法,欢迎诗友们在下方留言。

最美不过画中雪

LOT.0097 溥 儒 雪景
估价:¥40,000 - 60,000
尺寸: 21×29cm 8 1/4×11 3/8in 约0.5平尺
质地: 设色纸本 镜心
款识: 心畬。
钤印: 溥儒(白文)

风寒雪飞,暮色苍茫。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围炉而坐,炉火烧得通红,又添加了温暖的情调,情谊更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LOT.0126 李山 爱凌风雪走天山
无底价
尺寸: 66×41cm. 约2.4平尺
质地: 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 一九八九年写西北神州,李山。
钤印: 李山(朱)、一生生命伴丹青(白)

山中寒夜,当飞雪遇上竹林,飘扬和清逸撞击,淅沥潇潇,时缓时急,犹如琵琶女的琴声波澜起伏,情节曲折,错落有致;宛如美人在诉说怎样的动人故事。


LOT.3191王熹 竹禅 雪竹图
估价:¥5,000 - 40,000
尺寸 132×46cm,5.46平尺
质地设色纸本 立轴
款识 堆雪腾开
钤印 破山法嗣

绿水青山,碧水涟漪回忆如春,馥郁着光阴。生活节奏的匆忙,尽管冬天一片苍茫,生活的美就在手边、就在眼底。


LOT.0603 李劲堃(b.1958) 晓雪
估价:¥80,000 - 100,000
尺寸:20×444cm,约8.0平尺
质地: 手卷 设色纸本
款识: 晓雪。丙申春月劲堃。
钤印: 李、李劲堃画

自古以来,雪都是文人墨客笔下歌咏的对象: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咏雪篇章,画家在纸上以冰雪山水表达自己的浩荡坚洁,以雪景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能将雪的美妙凝固在尺幅之间。这种心灵的主观感受与物化的客观自然相互沟通,令诸多画作成为一个特殊的精神家园,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小雪已至,南方可能仍然看不到雪花飞舞的倩影,而在寒冷的北国,此时此刻面对漫天飘雪,是否也能勾起您心中的诗情画意?

小雪养生


每年小雪时节,天气寒冷,温度会逐渐降低。这个时候,大家都是很注意养生的。小雪养生有一些小常识需要了解。那么,小雪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小雪养生这样做身体越来越棒呢!

运动调养


冬季的时候动一动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小雪时节,锻炼是很重要的。运动之后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可以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让我们经历充沛。


运动还能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小雪时节,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同时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
  

早睡晚起,睡前泡脚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应该早睡晚起,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如果超过1点还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刺激穴位,还可以做做暖脚操,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防止冻伤,提高抗寒能力。
 

多食热粥



小雪过后,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以下食物: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等;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腰果、芡实、山药、栗子、核桃、黑芝麻、黑豆等。
   

想健康,多喝汤


冬季进补正是时候,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以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人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的方式有很多,而其中汤补可谓是“食补之首”。


鸡汤特别是老母鸡汤有很好的补虚功效,它能缓解感冒症状及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冬季养生多喝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将流感病毒拒之门外。

鱼可以健脾开胃、止咳平喘,和冬瓜、葱白煮汤食用是可以减轻水肿的。鱼汤当中含有优质蛋白,可以缓解压力等导致的皱纹。
  

晒晒太阳可解忧



除了参加心理辅导,采用一定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外,光疗可以作为辅助疗法。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阳光不仅能“晒干”抑郁,还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

有人说,世间有两暖,一暖雪夜围火炉,二暖穿着妈妈亲手设计的无感保暖衣,一如冬日里火炉旁的氤氲热气,传递着温暖,也传递着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

小雪,天空欲雪未雪,周遭寂静清寒,我们围炉而坐,热茶浓酒,细数当年,便不觉得天寒地冻,一切都温暖如常。


最后,有趣的有声节气继续推荐给我们的拙迷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