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话桑梓情(244)
纪元.时节习俗
时节庆典休闲娱乐
传统闹红火的主要内容:
三、唱戏
1、晋剧
赈灾义演
在省演艺中心前的简易舞台上,88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乔玉仙的一段晋剧清唱,拉开了省晋剧院赈灾义演的序幕。随后,乔玉仙又捐款1000元,赈灾义演现场异常火爆,涌现出一幕幕感人的场面。上至80岁手拄拐杖的老妪,下至5岁龄童纷纷上台捐款,还有一位过路的青年当场捐款1000元,他说:“看到艺术家们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来献爱心,我也被感染了,大家众志成城,一切灾难都会过去的。” 老艺术家王爱爱、马玉楼、冀萍、姬荣生、刘汉艮等也积极参加了演出,并当场捐款奉献爱心,他们中许多人已捐过款了。同时,省晋剧院远在孝义演出的部分演员也在当地开展了募捐活动,并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与太原义演现场开展互动,相互鼓励。两场义演共计募款5万余元。王爱爱说:“看到灾区有解放军官兵、医务人员、抢险专家、新闻记者,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奋力营救,让我们感动,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方面在省文化厅组织下大家捐款,但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这远远不能释放我们献爱心的满腔激情。通过赈灾义演,看到那么多普通百姓捐款,我们一次又一次被感动了!
活动
山西省开展“文艺精品进校园”的一项重要活动,该项活动以“传承优秀文化、感受经典剧目、陶冶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养”为主题,旨在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修养,塑造中国精神,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2008年5月23日,山西新编晋剧《傅山进京》亮相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在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剧组宣布将把首场演出收入全部捐给四川地震灾区。
2013年9月29日至30日,由山西省晋剧院打造的原创晋剧《巴尔思御史》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展演。
2015年4月15日晚,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的新编历史晋剧《傅山进京》在中北大学礼堂上演。
申遗
2011年1月7日,山西省政府日前向文化部正式提交申请,晋剧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全世界仅有3项最佳实践项目,而中国在这方面暂时还是空白。
据山西省文化厅巡视员赵晋蓉介绍,山西是中国戏曲的资源大省和消费大省。地方戏曲剧种品类繁多,曾多达54个,占全国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居全国首位,有“中国戏曲摇篮”的美誉。山西每年的戏曲演出保持在3万场左右,占全国演出的十分之一,且戏价在全国居前列。在山西近现代史上,村村有戏台,戏曲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成为人缘感情交流的重要媒介。
晋剧的四大梆子——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均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立档保存、创作研究、加强传承、实地演出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的原则和目标。
据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实践项目是指那些在技术、方法、策略、方式、流程等方面被验证过的,可以产出人们期望的结果和突出的绩效的项目,是中国正努力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向。
据省非遗保护中心赵中悦主任介绍,山西一次能有两个项目“申遗”实属破例,而3月31日前所有申报材料将交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