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实用单方

 循天园 2019-11-22

【中医理论】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其特点以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本症多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中医文献中称本病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火腰带毒”“白蛇串”“火带疮”等。

【临床特点】

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感觉不适,局部疼痛,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为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严重者可伴高热、肺炎、脑炎等。

【辨证论治】

带状疱疹的辨证论治见图18-4。

图18-4 带状疱疹的辨证论治

1.湿热搏结

(1)证候:患处浅红,水疱密集成群,疱液浑浊,溃破渗出,或有糜烂。伴疼痛,纳呆腹胀。舌质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治法:清化湿热,凉血解毒。

(3)方药:薏仁赤豆汤加减。

2.毒热炽盛

(1)证候:皮肤焮红,可见丘疹、丘疱疹和疱壁紧张的水疱,集簇成群,或呈带状排列分布,自觉灼热刺痛,夜难成寐。伴咽干口苦,溲黄便秘。舌质红,苔黄或干黄,脉弦数。

(2)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止痛。

(3)方药:大青连翘汤加减。

3.气滞血瘀

(1)证候:多见于老年人,疱疹消退后仍剧痛不止,夜卧难眠。伴纳差,心烦,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薄白,脉细涩。

(2)治法: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3)方药:金铃子散加减。

【单方单药】

★地龙散

[用量] 地龙5条。

[制剂] 烤干研粉。

[用法] 加适量麻油调匀,涂搽局部。

[功效] 清热解毒,平肝。

[主治] 治肝胆火盛之带状疱疹。一般用药5分钟即能止痛,3~4日痊愈。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地龙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肓毛蚓的干燥体,功能清热,镇痉,利尿,解毒。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治疗丹毒、漆疮等症。地龙外用可以疗痈肿,乳痈,丹毒,溃疡,腮腺炎,带状疮疹,水火烫伤,中耳炎,口腔炎等症。

★地龙白糖液

[用量] 鲜地龙若干条。

[制剂] 将其放入碗内,加适量白糖,待地龙溶化分解后,即成地龙白糖液。

[用法] 用棉签蘸药液涂搽患处,每日2~3次,直至痊愈。

[功效] 清热解毒,平肝。

[主治] 治肝胆火盛之带状疱疹。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同地龙散。

★冰片乙醇液

[用量] 冰片50g。

[制剂] 取冰片50g,合入75%乙醇100ml内。

[用法] 使用时用灭菌棉签或脱脂棉球蘸药液外搽于手术切口周围(保留敷料),或烫伤、带状疱疹红晕及水疱周围疼痛明显处,皮肤无破损者可直接涂于患处,视疼痛程度可反复多次涂搽,直至疼痛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为止。

[功效] 开窍醒神,止痛退翳。

[主治] 带状疱疹,烫伤等造成的剧烈锐性疼痛,对于肿瘤转移引起的疼痛作用也较显著。

[出处] 《药与保健》,2003年,第3期。

[说明] 5分钟内可以起效,药效可维持30~60分钟。冰片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局部涂搽后有非常显著的清凉感,对皮肤无刺激性。本方局部涂搽后止痛迅速、可靠,惟一不足之处为作用时间短,为此,除反复涂搽外,尚可用脱脂纱布浸药液外敷患处,以延长作用时间,增强透皮吸收。

★菟丝子膏

[用量] 菟丝子50~100g。

[制剂] 取菟丝子50~100g,焙干后研成粉末,加麻油调成膏状。

[用法] 用药前,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患处,随后将菟丝子膏涂上,每天早晚各涂药1次

[功效] 柔润肌肤、收敛止痛。

[主治] 带状疱疹。

[出处] 《四川中医》,1993年,第7期。

[说明] 菟丝子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功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健脾止泻。《中国药典》(1990年版)载其“外治白癜风”,牛晃明等用其治带状疱疹,认为本本品有收敛、止痛、抗病毒作用,且疗程短,治愈率高。

★海金沙茎叶方

[用量] 海金沙茎叶30~60g。

[制剂] 鲜海金沙茎叶30~60g,用凉开水洗净后捣烂。

[用法] 加适量烧酒,调敷患处,用布带包好,每天1次。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带状疱疹。

[出处] 《浙江中医杂志》,1993年,第11期。

[说明] 海金沙茎叶味甘,性寒,与其成熟的孢子——海金沙,同样具有清热利湿之功,且海金沙全草的清热作用较其孢子为胜。鲜品捣敷患处,药效更易发挥。《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记载用海金沙治缠腰火丹:“鲜海金沙叶切碎捣烂,酌加麻油及米泔水,同擂成糊状,涂搽患处。”

★络石藤散

[用量] 络石藤全草适量。

[制剂] 火煅存性,研为细末。

[用法] 调醋外涂,干则再涂,每日数次。

[功效] 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经。

[主治] 治带状疱疹。

[出处] 《福建名老中医吴光烈主任医师验方》。

[说明]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茎叶,其味苦,性凉,入肝、肾经。功能祛风通络,止血消瘀。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疔疮肿毒,吐血等症。

★马齿苋敷剂

[用量] 鲜马齿苋120g。

[制剂] 捣烂。

[用法] 涂搽患处,每日2次。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治带状疱疹。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幼嫩茎叶。其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各种炎症的辅助治疗,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雄黄酊

[用量] 雄黄粉50g。

[制剂] 将其与75%的乙醇100ml混合备用。

[用法] 每日涂搽患处2次,如剧烈疼痛,疱疹多者,可在上方中加入2%普鲁卡因20ml。

[功效] 解毒,杀虫,燥湿。

[主治] 治带状疱疹。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抗菌作用雄黄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味辛苦,性温,有毒入心、肝、胃经。功能燥湿,祛风,杀虫,解毒。主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蜇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现代临床上取雄黄粉50g,加入75%乙醇100ml混合,每天搽敷2次,如疼痛剧烈,可在雄黄酊中加入2%普鲁卡因20ml以治疗带状疱疹。

★王不留行散

[用量] 王不留行12g。

[制剂] 焙干,研极细末。

[用法] 用香油调成糊状,做局部涂抹,每日2~3次。疱疹已破者,可将药末直接撒布于溃烂处。

[功效] 活血通经。

[主治] 治带状疱疹。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其味苦,性平。入肝、胃经。功能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主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等症。《日华子本草》记载:“治发背,游风,风疹,妇人血经不匀及难产。”《药性论》谓其能“治风毒,通血脉”。现代临床应用此方一般用药后10~20分钟即可止痛,2~5日痊愈;局部未见不良反应。

★升麻汤

[用量] 升麻30~50g。

[制剂] 浓煎汁。

[用法] 用纱布蘸药汁湿敷患处,保持局部润湿,同时禁食生姜、大蒜、辣椒、鱼、蛋等辛辣及发物。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治带状疱疹。一般3~5日可愈。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其味甘、辛、微苦,性凉。入肺、脾、胃经。功能升阳发表,解毒透疹。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痈肿疮毒等症。

★金钱草散

[用量] 大叶金钱草适量。

[制剂] 煅灰,研末。

[用法] 麻油调糊涂搽患处,每日2~4次。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治带状疱疹。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金钱草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其味苦辛,性凉。功能清热利尿,镇咳,消肿,解毒。主治黄疸,水肿,膀胱结石,疟疾,肺痈,咳嗽,吐血,淋浊,带下,风湿痹痛,小儿疳积,惊痫,痈肿,疮癣,湿疹等症。

★全蝎散

[用量] 全蝎30g。

[制剂] 烤干研粉,分为30包。

[用法] 早晚各服1包。

[功效] 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 治带状疱疹疼痛。

[出处] 《朱仁康老中医的经验方》。

[说明]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钳蝎的干燥全虫。其味咸辛,性平,有毒。入足厥阴经。功能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主治惊风抽搐,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等症。全蝎能剔解毒邪,解毒通络,故能止痛。《开宝本草》记载:“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

★马钱子方

[用量] 生马钱子数枚。

[制剂] 将其去皮。

[用法] 醋磨外涂搽患处。

[功效] 清热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 治带状疱疹。对以疼痛为主的带状疱疹效果颇佳。

[出处] 《民间单方》。

[说明] 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其味苦,性寒,有毒。功能散血热,消肿,止痛。主治咽喉痹痛,痈疽肿毒,风痹疼痛,骨折等症。

★板蓝根注射液

[用量] 板蓝根适量。

[制剂] 将板蓝根洗净,按相应的方法制成注射液。

[用法] 每日用棉签蘸取药液反复涂搽患处。2~3日即可痊愈。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 治单纯疱疹、带状疱疹。

[出处] 《传世金方单方验方》。

[说明]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其味苦,性寒。入肝、胃血分。功能清热,解毒,凉血。主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等症。其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现代临床上取板蓝根一两,制成60ml煎液,1—3岁小儿每次10~20ml,每日服3次,治疗单纯性疱疹性口炎。(魏睦新,刘佳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