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生迟钝却成了物理学家,真是逆天了,我们怎么理解爱因斯坦现象

 louis2010 2019-11-22
大家对爱因斯坦的了解,一般都只知道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我们小时候还学过一篇课文——《爱因斯坦小时候》,知道他小时候反应迟钝,连一个手工板凳都做不好。大家肯定都还记得老师说的那句话:“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爱因斯坦从小反应迟钝,动手能力那么差,这跟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可这两件事却发生在了爱因斯坦一个人身上。
任何耀眼的光环背后,都有一个让人折服的成长历程,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爱因斯坦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犹太人是世界上信仰力最强大的民族。在精神上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种民族自豪感使得他们虽然国家灭亡了,过着被驱逐的生活,但无论自己生活在哪个国家,却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
犹太人爱读书,重视教育。在犹太人眼中教师比国王还重要。他们有一部自己的经典,一般孩子到五岁时就能把《旧约》全部背熟了。犹太人家庭一般都会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且会鼓励他们旅游。爱因斯坦的爸爸,就经常领着孩子们去旅游。
爱因斯坦的血统中就流淌着这个优秀民族的血液,他的骨子里同样有着无比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爱因斯坦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与爱因斯坦的叔叔在慕尼黑经营着一间电器公司,专门设计与制造电器。他的母亲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喜欢弹钢琴,并且弹钢琴的造诣很深。爱因斯坦还有一个妹妹叫玛雅。爱因斯坦年幼时就开始跟着母亲学习音乐,六岁就开始拉小提琴,音乐几乎成了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爱因斯坦物理学家的光环是那么耀眼,以至于人们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拉小提琴的水平也是世界级的。
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认为是智力发育迟钝的孩子。他四岁了还不会说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在大声说出整个长句子之前,都要先轻声地默读一遍,大人们都认为他是个低能儿,父母因此还去求过医生。在爱因斯坦十岁的时候,他还不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他的希腊文老师曾对他说:“你是学不出什么结果的!”
虽然爱因斯坦看起来跟其他孩子的天赋有差异,是老师不喜欢的后进生,但是他却有一位始终不放弃他并对他充满信心的父亲。
他的父亲是电机工程师,他给儿子买积木,教他搭房子。爱因斯坦每搭一层,都会受到父亲的表扬和鼓励。上学以后,老师对表现平庸的爱伊斯坦的打击把他弄得灰心丧气,他害怕老师和同学的嘲弄,甚至不愿意去学校上学。
但是他的父亲却对他说:“你应该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但并不比他们差多少,而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得没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
在父亲的鼓励下,爱因斯坦找回了自信,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
爱因斯坦传承了犹太人独立思考的传统。由于不习惯学校刻板的死记硬背,行为习惯与老师的教学格格不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学习的。
爱因斯坦十岁时在两位医科大学生的引导下自己阅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十二岁时进到学校,在学校领到一本欧几里得几何学课本,书里论证得无可置疑的许多公理使他产生了好奇,就没按老师的进度,一口气学完了它;他十三岁时,开始读哲学家康德的著作;他又自学了包括微积分在内的基础数学及某些理论物理知识;大学时,独自修读了经典理论物理,研究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我们反观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
他小时候反应迟钝,上学时被老师判定为“学不出什么结果的学生”。可是他却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性格,比如:小时候为了说好一句话先要自己默读一遍再说;再比如:虽然板凳做得不好,但要力求要做成更好。
他不按老师的进度学习,不是踯躅不前而是远远超过了老师的进度;他上大学逃课自修研读看似不懂规矩,但从爱因斯坦自身的发展来看,这却是没有浪费自己的生命。
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有限的,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他的想象力从哪里来?他从小父母引导他阅读哲学,以及母亲培养他音乐方面的爱好是功不可没的。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几天里,他把自己关进屋子里不住地拉小提琴,忽然有一天琴声戛然而止,然后屋门打开,爱因斯坦从屋里走出来,兴奋地说:“我知道怎么做了……”就坐在书桌前开始埋头写作,于是伟大的相对论公布于世了。
可以说哲学给了爱因斯坦理性的思考,而音乐给了他无限想象的空间。
所以说家庭的影响和后天的学习是成就一个天才的最重要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