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气温影响有多大?之二

 云中漫步思飞扬 2019-11-22

 那么,现在再看二氧化碳和水汽在大气中的浓度又分别是多少呢?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体积浓度是385ppm(1ppm表示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二氧化碳的体积浓度不到万分之4,但是,大气中的水汽浓度平均高达10,000ppm(1%),其中在近地面层大气中占4%以上R.G.巴里R.J.乔利1982高等教育出版社大气、天气和气候,3)。也就是说水汽在空气中的浓度平均要比二氧化碳大很多,是二氧化碳的26倍,而在近地面层大气中更是二氧化碳的100倍以上

从上面吸收能力的对比,以及浓度大小的对比分析中可已很容易地得到一个结论即: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远逊于水汽。而鼓吹人为二氧化碳致使全球变暖的“科学家们”,在计算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多么严重时,都故意不把水汽考虑在内,他们所说的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就是二氧化碳在除了水汽以外的温室气体中的比例。

水汽同时还是自然条件下唯一能够进行固态、液态、气态三相转化的气体。水汽的三态转化和大气环流是大气对气温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但“科学家们”在讲全球气候变化时却几乎从来不讲水汽的作用。他们的理由是:由于水汽在空气中的分布和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并且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影响很小,所以他们认为可以忽略水汽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他们的无知令人惊讶。人类对自然界主要的影响活动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对大气中水汽浓度的影响是极其巨大和明显的。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饱和

 

     事实上,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已经基本饱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气候的影响非常微小,完全应该忽略不计

    第一,二氧化碳的在其最主要的15μm带中心等波段的温室效应已经达到饱和,即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8倍,也不再起任何作用。 

    第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辐射强迫的贡献主要来自15μm带的两翼,其温室效应远远没有达到饱和。但是,在这个波段,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远低于水汽,更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远小于水汽,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非常之小。

    第三, 10μm带没有饱和。但是其带强比15μm带的峰值强度要小6个数量级以上,其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

第四,其它的二氧化碳吸收带,如5.2μm带,对辐射强迫的贡献很小,即使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8倍,其10个波数的峰值辐射强迫也小于0.02 W/m2。至于4.3μm吸收带,它对总的辐射强迫的贡献则更小,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8倍时,其10个波数的峰值辐射强迫也只有0.0002 W/m2左右,它对气候的影响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参见刘玉芝、肖稳安、石广玉,2002,论大气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饱和度,地球科学进展,17(5),653-657)

 

    并且,地面辐射的95%已经被大气所吸收,温室效应即使再加强,也只是再多吸收5%而已,这5%中还有36%被大气吸收后射向太空(下图所示)。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气温影响有多大?之二

全球能量收支平衡(小仓义光,1984)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气温影响有多大?之二

全球能量收支平衡(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

 

    地面辐射有5%左右没有被吸收不是因为温室气体数量不够,而是因为大气窗存在的缘故(此处讲的是地面辐射的大气窗口,即红外窗口)。在1.05、1.25、1.65、2.3、3.8、4.0微米附近,以及在8~13微米波段上,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都很弱(水汽尚有较弱的吸收能力,而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几乎为0),从而导致这一部分的地面辐射逃逸到宇宙空间。在这些吸收较弱的波段上,长波辐射可以象光线通过窗户那样透过大气,所以人们将这些波段形象地称做红外窗口。最主要的红外窗口在8~13微米波段上,散失到宇宙空间去的长波辐射中的约90%就是从这个波段逃逸的,故这一谱段常称为红外“大气窗”。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气温影响有多大?之二

大气的透射和大气窗口(盛裴轩等,2003)

 

也就是说,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再怎么增加,地面辐射仍然有大约5%会直接射向宇宙空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全球气候与现在相比基本上不会有差别,更不会出现“上升2度”、“地球毁灭”等恐怖局面。这正是历史上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在200~3000ppm之间波动,但全球气温并没有因之而变化的原因。

但是,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SOF2NF3和SFCF3在红外窗口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这些气体的增加可能会将红外窗口堵住,导致温室效应增加,并可能出现气温升高等现象。水汽在大气窗的吸收能力虽然较差,但其浓度大大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并且变化幅度较大,它在大气窗波段的吸收也不容忽视。如果人们对温室效应增强担忧的话,应该对上述气体的排放进行限制,而不是二氧化碳。

排除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SOF2NF3和SFCF3等气体的影响,则大气的温室效应一直极度接近于饱和。温室效应保持了大气的温度,但由于吸收饱和效应的存在,在全球气候变暖变冷中的影响却可以忽略不计。“温室效应增强了气候的温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在气候变化中作用非常有限。即使我们现在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碳,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一样,气候变化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变。

 

 结论

 

1水汽才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量;

 

2)二氧化碳在其起作用的波段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一直饱和,要想防止“温室效应”增强,限制在大气窗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的臭氧、甲烷、一氧化二氮、SOF2NF3和SFCF3等气体的排放才有效果;

 

3由于吸收极度饱和,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增加与减少并不能使气候变暖或变冷。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这一点我们在第二篇文章中还要专门论述)。气候变化的真正原因,只能从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其他自然因素来寻找,而与二氧化碳无关

 

4)方先生和那“255名美国科学院院士”居然连最基本的大气物理学的常识都不知道,甚至连高中一年级的中学生都不如,就在那里大谈什么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清楚他们这样鼓吹“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只是因为他们的脑袋不学无术,还是因为受“特殊利益或教条驱使”的影响?这只能请他们自己来回答了。

 

致谢:恩师温景嵩教授给予了作者无微不至的指导,深表谢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