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区房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

 爱萨摩 2019-11-22
 正在看《魔鬼经济学》这套书(图一),其中有一章节讲怎样才算完美父母。文章从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父母真的重要吗?作者认为养育儿女是一门艺术,但是现在这门艺术被不遗余力地包装成了一门科学。

特别是现在,尤其是从微博上感觉的中国父母特别的焦虑,大家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就是为了怎样把孩子培养好?

在这本书里,作者还提到对各种育儿专家的看法。作者说,典型的育儿专家同其他领域的专家一样,喜欢做出胸有成竹的样子。专家不喜欢探讨一件事的不同方面,而是喜欢坚定不移地选边站队。因为说话有所保留或措辞微妙的专家,常常无法博得公众的关注,要想让自己平淡无奇的理论上升为传统理念,专家必须壮起胆子。

为此成功率最高的方式就是利用公众情绪,因为情绪是理性讨论的敌人。在所有情绪中,一种情绪——恐惧——焦虑,比其他情绪更具威力。

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教育部开展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项目,名为“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该项目意在测算两万多名儿童从幼儿园到五年级期间的学业进展,研究对象从全国各地抽取准确体现了美国小学生的构成结构。

结果他们得到了一组极其丰富的数据,在这里给大家发一下与考试有关的因素的截图:

首先是与考试分数高度相关的8个因素(图二):
父母学历高
父母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为30岁到30岁以上
出生体重低
父母在家讲英语
是被收养儿童
父母参加家长教师联谊会
家中藏书多

其次是与考试分数高无关的八个因素(图三):
家庭完整
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
母亲在孩子出生后至上幼儿园之前不工作
参加过启智计划
定期随父母去博物馆
经常被打
经常看电视
几乎天天听父母读书

前八个因素是对父母特点的描述,后八个因素呢是对父母行为的描述,高学历事业有成,身体健康的父母所生育的子女往往能在学校取得优异成绩。

但儿童是否去博物馆,是否被打,是否参加启智计划?也就是早教是否经常听父母读书,是否坐在电视机前不离身,似乎跟考试分数好不好并无影响。

后八个因素中的第二个就是父母最近搬入了条件较好的小区,这是不是说学区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好坏影响不大呢?

再有一个就是后八个因素中的第四个参加过启智计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早教,调查中也是显示了早教对考试成绩的好坏,影响不大。

最后,作者认为,父母对育儿关系重大难点在于——当大多数人准备拾起育儿经的时候,为时已晚。因为真正重要的因素,身份配偶生活方式早已注定。如果你天资聪明,踏实肯干教育水平高,收入颇丰,且配偶也条件相当,那你的孩子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在生活中有所成就(比如说正直诚实体贴,周到富有爱心,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心想必也不会有害处),而至于你的所作所为无太大影响,重要的是作为父母,你本身的特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