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园世家话一叶:富连成是我的艺术摇篮(九)

 cxag 2019-11-22

长按二维码,马上购买!


(叶盛长先生口述、陈绍武先生执笔) 

我们的业余生活
        从上面叙述的情况看,我们这些坐科学艺的学生每天从早到晚是很紧张的,根本的任务是学戏,还要兼带参加营业演出。没有派上戏的,就留在科班练功学戏;派上演出的,演完了戏回科班以后也不能马上睡觉,还要排戏,有时要排到夜间一、两点钟才停下来就寝。学生们的负担是很重的,很少有“自由活动”的时间。顺便说一下,那时科班里没有文化课,我父亲为了让学生们增长一点历史知识,给大家买了许多套木版的小人书儿,如《三国志》、《水浒传》、《封神榜》、《西游记》等,这对我们演戏是有帮助的。到了我大哥龙章继任社长后,才请了一位傅佩芝先生教国语,还请了一位曹心泉先生教昆曲,至于历史课,我们学的不是教科书上的正史,而是由教戏的老师根据所教的剧目讲解与其有关的历史故事。譬如说,萧老教学生们三国戏,就随便讲一些《三国志》或《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如此而已。所以说,当时的科班是忽视文化的,而忽视文化,对学生们艺术修养的提高也是不利的,这不能不说是受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与办学人本身文化水平的局限。尽管学生们是那么劳累,但由于年龄小,精力旺盛,总还是能挤出点时间玩一玩的。回忆起来,那时我们所有的游戏也无不围绕着一个“戏”字。

        练字:我们练习毛笔小楷字,临的不是什么名家的碑帖,而是抄剧本。当时的剧本都写在中式帐本上,这种帐本是蓝布面儿,毛头纸里儿,上面有竖行的红格儿。开始练字的时候先抄“单头”(即每个角色的单人台词儿),后抄“总讲”(即全剧内容)。这样做,一方面练了字,一方面也可帮助记忆戏文。
        做手工,我们每个人的床头上都有一只小木头箱子,本来是让盛些衣服鞋袜用的。后来学生门在没事的时候,就自动做些个小兵器(即刀枪把子),开始做些简单的刀哇、枪呃,渐渐地由简单而复杂,凡是台上使用的把子都摸索着做,什么青龙刀、丈八茅、方天化戟、护手双钩、大梢子小梢子、甩头一子、弩弓、袖箭、七节鞭、三节棍,甚至连龙套打的标子旗都做。后来,越做越全,索性在木箱的上半截开辟了一个小舞台,而且还安上了干电池和小灯泡儿,高兴的时候把箱子盖儿一打,彩灯一亮,嗬,可好看呐,只见小小的天地间竟出现一座威严的军帐:正面挂着绣有“三军司命”字样的大帐,上面挂着尚方宝剑,大帐下有小公案桌,桌后有把小椅子,挂着桌围椅披,桌上有文房四宝纸笔墨砚、令箭、印信、惊堂木。一切都跟戏台上的一样,只不过是缩小了的模型。也有的学生喜欢拜佛,就在自己的小箱子里做个小佛堂,里面有佛爷龛,供上祖师爷,五圣爷,佛爷桌子上摆上香炉,蜡扦儿,四周围旗、锣、伞、扇、金瓜、玉斧、朝天镫俱全。这些小模型大部分是用木头雕成,砂纸打光,然后着上不同的颜色,很精致,看上去跟真的一样。

        画脸谱:为了掌握勾脸的本领,有的学生还喜欢在纸上画脸谱,开始先画一般的,如张飞、焦赞、项羽、包拯、姚期、马谡,渐渐地画些复杂的,如歪脸(郑子明)、尖嘴儿(李元霸、雷公),猴脸及碎脸等。
        画布景,在后来演彩头戏时,有的学生对绘制布景产生了兴趣,于是也如法炮制,在小箱子里增加了一些景片,画上山、水、日月星辰,楼台殿阁等图形,用彩灯一打,颇有点意思。
        装矿石收音机:有的学生对无线电感兴趣,于是就用平日积攒下来的钱,买些简单的零件,摸索着攒个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攒好以后,戴上耳机子听电台的广播节目,主要也是听京戏。
        总之,我们的一切游戏都离不开一个“戏”字。这是因为我们从小接触的只有戏,而对外界的事物是一无所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