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贴近贝多芬的声音

 阿里山图书馆 2019-11-22

如果用当下的流行词来形容席夫,他可以算是一个自带“热度”和“流量”的钢琴家。他在国家大剧院的每一次亮相,都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和热议,形成一种现象级的“席夫热”:精湛绝妙的演奏、考究的曲目安排、返场七次等,无一不令这位钢琴家、指挥家成为当下最受中国观众期待的演奏家之一。2018年10月30日,席夫以一场从巴洛克跨越到20世纪的精彩演绎以及长达45分钟的七次返场,令中国乐迷大呼过瘾。时隔一年,2019年10月31日,席夫携夫人、小提琴演奏家塩川悠子及他一手创立的安德烈亚·巴尔卡室内乐团再次亮相国家大剧院,这也是席夫首次以钢琴家、指挥家的双重身份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当晚是席夫在国家大剧院的第二场音乐会。如果说前一晚巴赫、贝多芬、莫扎特曲目的安排还有一种对德奥音乐传统的溯源之意,那么本场席夫将贝多芬《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G大调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的集中展示,宣告了席夫对德奥钢琴音乐的无上崇敬以及对其了然于胸的王者霸气。将颇有莫扎特遗风的贝多芬《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与莫扎特的《第三十九交响曲》安排在上半场,仿佛是向莫扎特致敬。虽然贝多芬并不认为《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是上乘之作,但席夫的精彩演绎依然让我们感受到“最贴近贝多芬时代”的声音。第一乐章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结尾处长达79小节的华彩乐段,席夫对低音的着意突出,展现贝多芬音乐动力性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粗犷气质。略有伤感色彩的第二乐章被席夫诠释出“哀而不伤”的质感,个别段落闪现着圣咏般的光芒,恬静、温柔地抚慰着听众。第三乐章属于席夫和他的朋友们,钢琴与乐队完美融为一体,多年的合作让他们在音乐上默契十足。莫扎特的《第三十九交响曲》是他最伟大的三部交响曲之一,诚然,纯真、明媚是莫扎特音乐的底色,但饱经人世沧桑后的莫扎特在精神上超越了世俗的悲喜。作为指挥家的席夫对莫扎特的诠释是立体而深刻的,他不是勾勒一个不谙世事的天才,而是饱含敬意地刻画了一个见众生的智者。整首交响曲洋溢着明快、开朗而不失优雅的音乐情致,第一乐章雄壮华丽,木管与弦乐彼此默契呼应、戏剧性十足。沉思性的第二乐章由木管贯穿各段,木管细腻多样的处理将主题的不同功能和性格生动展现。在经过了小步舞曲般优雅甜美的第三乐章后,欢快跳跃的第四乐章呼啸而来将全曲的情感倾泻而出,乐段间的情绪转换可以称得上是天衣无缝,足见每一个演奏家深厚的演奏功力。下半场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展现了席夫对贝多芬作品深入细致的研究和精准诠释。无论是多变的主题风格对音乐色彩的苛刻要求,还是钢琴与乐队对峙对戏剧性效果的追求,席夫都用属于他的方式,告诉每一个听众:这是来自贝多芬时代的席夫的声音。

音乐会的最后,在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席夫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二十一“黎明”奏鸣曲》第二、三乐章和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或许席夫猜到了许多观众还在期待他的“席夫式返场”,因此他最后以舒曼充满童趣的《和风》委婉地宣告了返场的结束,也为这一“席夫之夜”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文 | 白佳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