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字 | 振

 dy_xhui 2019-11-22

编者按:文字之学,即古人所称之 '小学',为历代书家所重。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今天,当我们以审美的眼光欣赏时,诸体书法因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而展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毋庸置疑,研究文字学对推动当代的书法学习与创作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推出了'每日一字'栏目。

                                                                                                                                                                                                          ------北兰亭学术部

                                                          2016.7.9

字源解说 

“辰”是“振”的本字。辰,甲骨文(石,石锄)(即“丮”,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锄,日出而作。当“辰”的“手持石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双手另造“振”代替,强调双手持锄,农耕劳作。

造字本义:动词,举锄挥镐,奋力劳作。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篆文写成左右结构,并将双手简化成单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震”* 的本义是雷撼天地;“振”的本义是奋力挥锄。  

字形演变

元 · 赵孟頫 · 六体千字文

元 · 赵孟頫 · 六体千字文

元 · 赵孟頫 · 六体千字文

汉 · 曹全碑

汉 · 曹全碑

晋 · 爨宝子碑

晋 · 王羲之 · 东方朔画像赞

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

唐 · 柳公权 ·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晋 · 王羲之 · 金刚经

晋 · 王羲之 · 普觉国师碑

唐 · 李邕 · 李思训碑

宋 · 赵构 · 洛神赋

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

唐 · 怀素 · 草书千字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