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滞血瘀引起的偏头痛久治不愈,陈士铎献出一个效果良好的<font style='color: Red;'>中医</font>方

 久病成医lzx 2019-11-22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有易于治疗者,有缠绵不愈者,缠绵不愈者,一直困扰着病人,疼痛难忍。中医认为头痛有外感引起的,有内伤引起的。外感引起的又有风寒、风热、风湿等之分,内伤者则有痰、瘀、气、虚等导致。其实不单是头痛,任何一个症状都需要辨别表里虚实寒热。

头部在人体中谓之最高,一般的邪气往往不能直到头顶,唯独风邪能达,因此中医有一句话叫做:“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因此头痛与风的关系十分密切,故中医将头痛称之为“头风”。手足太阳、少阳、阳明六条经脉,都从头部经过,因此头也被称为“诸阳之会”,就是三阳经脉交汇之处。

而偏头痛则是偏于一侧头痛,或在左侧,或在右侧。两侧为少阳经脉循行之处,与肝胆关系密切。清代中医陈士铎认为偏于左侧者居多,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特点呢?因为肝气从人体左边上升,而从右边下降,肝气郁滞,则左边上升的力量较强,因此就产生了左侧的偏头痛多于右侧。

陈士铎在其著作《辨证录》中记载:“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右,或痛在左,大约痛于左者为多,百药治之罔效,人不知其故。此病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致半边头痛也。”

肝气郁滞,人体气机不能通畅,产生气郁头痛。加上胆经被风寒邪气侵袭,导致头痛缠绵。单疏肝行气不能消除外风,单祛风邪又不能疏通郁滞之气,从而头痛难愈。陈士铎针对这种病机,创立了一个实用的中医方剂——散偏汤,治疗这种头痛。

散偏汤用香附以疏肝理气。香附辛而气燥,辛能行能散,最能疏肝理气。《本草纲目》对香附的药性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期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用于治疗气机郁滞,香附是最合适的药物。

柴胡为肝胆经引路使者,入少阳经而行少阳之气。张仲景最擅长实用柴胡剂,创立了诸如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以柴胡为主的方剂,临床用之行而有效。柴胡是治疗少阳病的主将,不仅能开达肝气,而且能疏散少阳之风邪。引着方剂中的药物进入少阳经,配合香附疏肝理气,加强消除气滞的力量。

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刚烈,因此容易发脾气的人多半都是肝气旺盛。肝脏形体为阴,主管藏血,血为阴,但是发挥作用的却是肝气。肝血是肝脏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在疏肝理气的同时,还要加上缓解肝脏急迫的药物,白芍、甘草就是缓肝之急的药物。并且白芍可以滋养肝阴、肝血,给肝脏提供物质基础的支持。郁李仁性润,可以滋润干燥的肝胆,配合白芍养阴,防止诸辛温燥烈之药伤及肝胆之阴,使气机更加郁滞。

头痛不离川芎,川芎是治疗风寒头痛、瘀血头痛的一味良药。因为川芎不仅仅可以活血化瘀止痛,而且川芎还可以疏风散邪。川芎擅长治疗少阳、厥阴经引起的头痛,并为诸经头痛之要药。白芷亦可以止头痛,治疗阳明经寒气引起的头痛,阳明头痛表现为前额疼痛。两味药主要祛风散寒,并且针对头痛症状治疗。

白芥子能“搜皮里膜外”之痰,辛温燥烈,是一味化痰的重要药物。药物虽然不多,但是却集合疏风、疏肝、化痰、行气、消瘀多种功效,是非常好用的一个中医方剂。

许多中医大家都喜欢用散偏汤治疗久治不愈的头痛,因于肝气郁结,血行不畅,风寒入络,痰浊凝滞的头痛有良好的效果。正如书中所讲的“一剂即止痛,不必多服”。曾看到中医何绍奇先生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一则医案,何绍奇先生一个气滞血瘀的头痛患者,开了一副散偏汤,不了患者服用一剂头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病人将三剂药物合为一剂煎服,只喝了一次头痛痊愈。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何绍奇先生所有的药物均是按照常用的剂量,没有按照书中原量,因此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由此可见不单是方剂中的药物要清楚明白,对一些重要的药物配比也应该了然于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