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把最好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很多人懂了却已来不及

 Jamiuw 2019-11-22

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里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情节。零零发因为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心情低落,便经常回到家中对妻子发脾气。

终于有一次,妻子受不了地说:“谁得罪你了,你骂回去,不要拿我当出气筒。”

零零发却说:“因为我跟你熟呀!不怕跟你说,我就拿你当出气筒了。不服气?走呀。”

  别把家人当“出气筒” 

这一幕太过真实!在外面,我们知道和同事、师长甚至和陌生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克制自己的脾气,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不会那么包容我们。所以,很多人总是把好脾气的一面留给陌生人。

可是一旦回到家,坏脾气就像洪水决堤,稍有不顺便倾泻而出,并且理所当然地认为,甚至吃准了家人不会离开自己,所以就应该无条件地包容自己的所有坏情绪。于是,把气发泄给身边最亲近的人,本该最感恩、最呵护的人,却成了被我们伤害最多的人。

但是,这真的是世间最让人后悔的一件事了。人之相守在于情,情之长久在于容。我们不能倚仗家人无限制的包容而伤害他们,我们反而需要“把最好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史铁生:后悔已经来不及 

在《我与地坛》里,作家史铁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双腿残疾后,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发了疯似的离开家,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会突然砸摔东西,狠命捶打双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把所有坏脾气都发泄给了母亲。

但史铁生不知道的是,母亲那时候已经肝癌晚期,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一次,母亲不小心触到了史铁生的痛点,她伤心地悄悄出去了,没想到竟成诀别。

领居们把母亲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

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

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史铁生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一直对母亲深怀愧疚,他说:“我真想告诫所有孩子,千万不要跟最亲爱的人发脾气,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很多人会把积攒的坏情绪、坏脾气都发泄给了家人,因为对家人发泄情绪是最安全的,无论对家人说了多重的话、屈和伤害,他们确实会原谅你,因为他们深深地爱着你。但这些对家人造成的伤害,已经像钉子钉在了木桩上,就算被拔去,千疮百孔的伤痕也再难复原。

遭遇压力、受到挫折,的确可以与家人好好倾诉,什么话都需要好好说,而不是以坏脾气的形式爆发。如果对亲近之人形成一种发泄式的相处模式,那么再温柔的家人,也会疲惫;再深厚的爱,也会被失望碾碎。

 对亲近之人不挑剔 

我们都是生命轮回中的“病人”,因各种“病”生出各种各样的苦与烦恼。

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有的人是“近视眼”,眼里只看得见自己家里人,对外界过度防卫,看别人都自带几分敌视......

而有些人则是“远视眼”,积极去参加各种送温暖、献爱心,却对家人埋怨疏离,认为家人不够理解自己、不愿支持自己、反而是拖后腿的违缘......这种情况,在部分学佛人中也的确存在。

哲学学者、作家周国平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我们要警惕本能,培养教养。”所以对待外人的彬彬有礼,有可能只是处世的圆滑,而将好情绪留给亲近之人,才是深入骨髓的教养。

作为一个佛弟子

尤其是在家居士

检验慈悲心、检验自身修行的

一个重要方法

就是看看自己平时

是如何对待身边最亲近的人

才就是我们的真修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