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陈德功 2019-11-22

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

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字或号小山,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也是目前流传散曲最多的作家,他和同时期的散曲家乔吉并称“双璧”,散曲造诣都很高,是诗中李杜一样的存在,他又和张养浩并称“二张”。

张可久一生没有做过大官,直到晚年七十多岁,还是一个县衙小吏,仕途平淡而不得意,一直处于时仕时隐的状态。他的作品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自然,不用于别的散曲家,他擅长借鉴诗词的格律和辞藻,并运用于散曲中,同时工于字句,使散曲剥离了俚俗之气,自此,散曲面貌焕然一新,真正具有了文人化的特征,他的作品很为明清学者推崇。

这首《清江引·秋怀》,写收到家书之后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字句简短,清新自然,具有典型的诗词特征。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古人没有手机、电脑,没有email、微信,只能鸿雁传书、驿马捎信,或者是托乡邻带信,具有很大的时滞性。那时候寄一封信,快的话半个月一个月,慢的话半年一年也未必能收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如果想念家人朋友了,随时掏出手机,一个电话一条微信,1秒钟对方就能看见,这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能理解古人对于书信的感情。

在寒冷的秋风到来的季节,作者收到了一封来自千里之外的家书,信封上用小楷工工整整地写着“张小山敬启”五个字。家书的内容是什么呢?他很想立即打开,但还是耐着性子,按下了内心的焦急,小心翼翼双手颤抖着拆开信封。熟悉的字体迎面而来,信纸也是老家半生的宣纸,纸上密密麻麻全都是关怀挂念的字句,讲着家中大小琐事,他看的不禁湿了眼眶。信的末尾写着:君归期几何?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南飞的大雁在窗外啼鸣,山间道路上的枫叶和菊花,因为不耐寒霜,开始慢慢凋零飘落。天渐渐阴晦了,到了晚上,起了风,下起了雨。他的内心在想什么呢?是准备提笔回信,还是打算择期归家?他喝了酒,甚至喝醉了。看来他的内心是纠结的,是痛苦的,他想回家,但是现在可能并不是归去的时候。是因为“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吗?或许吧。离家在外,独自一个人为了理想而奋斗,如今事未到半,何谈归家?

雨打芭蕉,屋檐下的雨声潇潇不停,屋子里的灯还在亮着,墨已研了一半,回信却不知该如何写了。他索性躺在榻上,一边听着雨声,一边思考,辗转反侧。身上的被衾温暖,内心却无比清寒,他或许想起了一句诗,“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不就是说他的吗?他希望今天晚上能做一个好梦,梦中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

记得徐再思写过“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离家的人都像孤零零的小孩,该是一样的心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