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件物品被推崇到大众熟知的时候,伴随的不仅是它自身价值的提升,还有它的创作者的成名。这成功的背后往往还得感谢这样一个人,他或许是炒作手段高明的商人,或许是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无论如何,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或者政治背景的人。我们所熟知的欧洲画家莫奈、塞尚、毕加索,他们能在美洲闻名都是法国著名画商雷奈·詹泊尔一手操作的。 那么我们的印石之王田黄石呢?也许清代帝王的喜爱让它一朝飞上枝头做凤凰,那么又是谁第一次将它带上文人的案头,成为治印的良才呢? 翻翻史书我们可以得知,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用花乳石作为印材,引发了文人治印之风;明代的文彭用为妇人做发饰的冻石作为印材,青田灯光冻从此天下闻名。说来也怪,那么多正史资料,却没有哪一项是记录田黄石治印来由的,不过,故事总有人讲,民间也总有流传,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故事中嗅得田黄治印来由的痕迹。 在清代施鸿保的《闽杂记》中有这样一则轶闻:“闽人言,其初第为乡人取作碌碡等器,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愍公见而奇赏之,遂著于时。”碌碡,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石碾子。从故事上来看,田黄最早是被农人们当做碌碡来使用的,后来一位曹节愍公偶然发现还有这种稀奇的石头,才开始在文人间流传开来的。 那么这个曹节愍公何许人也?其实这个曹节愍公即明代晚期闽中十子之首曹学佺是也。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洪塘乡人,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诗人、藏书家。 在曹学佺人到中年的时候,由于政治原因,他被贬官回乡。回乡之后,他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还建造了自己的私家园林“石仓园”,并广集各种奇石。联想到那个关于田黄的故事,大概就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一天,当曹学佺正在城中闲逛四处搜罗石头时,迎面而来挑着谷物,压着田石的农民,当目光所及的那一刻时,他们两位一定都不曾想过这一瞥会引领田黄成为后世的四大印石之一。 如果这个故事属实的话,那么曹学佺应该不仅仅只是发现田黄的珍奇,而且他应该还是在文人间推广田黄的第一人。轶闻中还有记载,在石仓园建成之后,曹学佺常常邀请文人雅士赴宴,《曹南宫学佺小传》中就有“宾友翕集,声伎杂进,享诗酒谈宴之乐,近世所罕有也”的记载。他所交往的名人,出土两枚年代最久远的寿山石印章的持有人李贽、将艾绿作为寿山石中第一名品的谢肇淛都位列其中。由此看来,曹学佺确实为田黄石在文人间的流传贡献了不少力量。 而且自此之后,田黄越来越受到文人的追捧,到清代时风靡一时,更是成为常伴君王的案头之物。如今田黄更是占据“印石之王”的宝座,成为越来越受人追捧的收藏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