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昌之战,刘琦“发明”即可以吃,还可以睡的宝物,最终取得胜利

 历史解密坊 2019-11-23

在南宋抗金历史上,我们对岳飞和岳家军都很熟悉,但其实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位抗金英雄却时常被人们所忽视,他就是刘琦。而关于刘琦的故事,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立下汗马功劳的食物,而且如今还成了安徽阜阳一带的特色美食,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奇的食物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据史料记载,公元1140年初,金兵一路南下到了顺昌(今安徽阜阳),对当地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侵扰,于是宋高宗赵构就下旨,命刘琦率军在顺昌阻击金兵,欲彻底消灭其嚣张的气焰。当年5月——6月,刘琦便和他的八字军,在顺昌和金兵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交锋,史称顺昌之战。

或许很多读者对刘琦还不熟悉,其实他就是《宋史》中的“四大抗金名将”之一,即岳飞,韩世忠,刘琦,张俊,而顺昌之战也是刘琦戎马生涯中最光辉的战役之一。在战争初期,金军以10万人的绝对优势,力压只有1.8万人的刘琦八字军,因此刘琦一开始并不顺利,而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关键时候八字军又“缺粮”了……

五六月份的时候,本是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但城里城外的士兵和百姓都忙着抗金,哪里还是空闲功夫去田里收割小麦,故此,士兵们的粮食补给就跟不上,只能吃往年剩下的小麦,但因为时间太长和保存不当,很多陈麦都已经发霉腐烂,所以士兵们勉强吃下去之后,便引起了身体的不适,严重地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刘琦作为军中将领,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过一天晚上,事情却由此发生了转机。据现在阜阳当地的百姓口耳相传,当年刘琦晚上在巡视军营的时候,发现有个士兵一直都没睡觉,而是趴在床上不停的乱动,同时还发出一阵阵悉悉索索的声音,就像是老鼠在偷吃东西一样。

刘琦感到很好奇,便悄悄地走上前去查看,结果发现这士兵竟然在啃自己的枕头。而士兵到刘琦后突然一惊,结果还没等刘琦说话,他就将“枕头”递给了刘琦,并告诉说这是他爹给的一件宝贝。刘琦接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大如枕头的面馍。士兵还告诉刘琦,说这个面馍不仅能当枕头枕着睡觉,而且还能当食物充饥,又因为它的制作方式很特殊,所以保存很久都不会发霉变质。

刘琦听完了士兵的一番介绍后,感到很惊奇,于是掰了一块放嘴里尝尝,结果发现它的口味也十分独特,而且越嚼越香,于是心中的希望之火也开始慢慢燃起。第二天,刘琦便下令让城里的百姓,连天加夜地仿制这样的面馍,并且还给它起了个十分形象的名字——枕头馍。

几天之后,刘琦的士兵都吃上了枕头馍,即便是行军到荒郊野外时,只要背上一个枕头馍,就再也不用担心干粮问题了,故此,刘琦的军队士气大振,接连克敌制胜,令金人都感到万分诧异,并最终取得顺昌之战的胜利,也正如《宋史》中记载的那样,“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读者对枕头馍,也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酵头,也就是当地人说的老面引子。具体的做法是,在玉米面醪糟中混入盐和碱,然后加适量的温水搅拌,并使其发酵一天一夜,于是就得到了独特的碱酵子。紧接着,在和好的面中加入碱酵子,并反复的揉捏和碾压,使碱酵子充分融入到面粉中,然后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到第二天再进行多次碾压,最后就可以开始制作枕头馍了。蒸出来的枕头馍,长约30-40厘米,宽约15-20厘米,每个重达2-4斤,俨然是馍中之王。

八百多年前,刘琦靠枕头馍当军粮从而击败了金军;八百多年后,阜阳人民不仅带来一种美味的食物,而且还纪念了一段伟大的抗金历史。如果您将来有机会去到安徽阜阳,可一定要尝尝这美味的枕头馍,并且感受一种历史文化沉淀的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