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起源于古埃及?中国的黄帝就是埃及的法老蝎子王?

 龙峰商行 2019-11-23
最近在读“兵策儒剑”刘光保的《发现夏朝 从文字演变和文献记载证实华夏文明起源》,皇皇四五十万字,核心观点就一个:华夏文明起源于古埃及。或者说,所谓的“华夏文明”不过是古埃及文明的延续。
这个观点也太“匪夷所思”“石破天惊”“哗众取宠”了吧!不过作者却通过各种“考证”“对比”和“统计分析”,说的是那么的“有理有据”“有鼻子有眼”,而且还有一众的文化名人、企业家、教师出来为其站台,显然也不是空穴来风。
那他的论据是什么呢?全书共分五大篇章,第一篇是《华夏起源》,作者从汉字入手,一下研究出了“华”字、“夏”字、“龙”字、“凤”字、“皇”字、“帝”字、“后”字、“君”字、“王”字、“女”字、“姒”字、“朕”字、“东”字、“夷”字等所有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汉字原型,全部都是源于埃及,在埃及都有“原型”。比如“夏”:古埃及人在苏美尔人鹰翼太阳轮基础上加挂上双蛇,标志着“夏”的概念形成,这个图案的形成时间最早在古埃及第六王朝佩皮二世的一个浮雕中已经出现。(书中第10页原话)
第二篇是《早期华夏》,分10个篇章加一个附表,讲述古埃及的历史和中国古代的历史。主要观点就是:汉字来源于古埃及文字,中国古代的神农时代、五帝时代、夏朝时代都是古埃及的王朝延续。比如神农时代,就是苏美尔文明在全球传播的结果,黄帝应该就是埃及的蝎子王等等。炎帝、嫘祖、尧舜鲧,祝融共工,上古八姓等,都源自于古埃及。
“按照清末主流观点的推算,炎黄时代大约在5500道5000年,这个年代与古埃及的涅伽达文化时期吻合。1949年后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华夏文化是 “起源于中华大地的土生土长的文化,中华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延续性和继承性”。但是中国本土考古并没有能证明炎黄时代和炎黄文化的几乎任何考古证据。有些学者把炎黄时代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相对应……这更多是人为的硬性对应,缺乏过硬证据和说明里,尤其是同时代的考古文字证据。本书对主流观点需要略作修改的地方是,华夏文明最初起源地是在尼罗河流域……”
好了,后面的不再罗列。第三篇是《夏史破译》,把夏朝的斟灌氏说成是埃及的第十一王朝,太康失国,少康复国等也都破译进了古埃及的历史里。第四篇是《从尼罗河到长江黄河》,说夏朝的“东夷文化”,商人的先祖契,周人的先祖弃,秦人的先祖等都可以追溯到尼罗河流域,总之一句话,长江黄河的文明来源于尼罗河。第五篇是《后夏风云》,周穆王和西王母是埃及的第二十一王朝,到第二十六王朝的时候,华夏族人持续迁徙到东亚,华夏文明彻底成型。
“随着印欧人崛起,海上民族冲突中东,在持续战争冲突中,华夏族人最终放弃了尼罗河流域。”
“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主要源头都在古埃及,是古埃及文明二元性的反映和继承。”
随着书中各种诸如此类的“学术观点”层出不穷,我是已经凌乱了。怎么着?之前学的历史都是错的?真理难道还真掌握在他们这群少数人手中?学术需要自由讨论,观点也可以推陈出新,但原则在哪里,底线在哪里,界限在哪里?
作者应该是“算计”到了,抛出如此观点后,大家会有“热烈反响”,所以书中最后来了这么一段,提前给大家打上预防针,既让大家眼前一亮,又不让大家大惊小怪。
“古埃及人(华夏人)主体迁徙到东亚后,东亚地区则成为新的文明中心,长期领先世界……对应中国人而言,尊重历史发展客观事实,需要科学地正视历史和自身文明的发展,既无必要自卑,也无必要搞狭隘的种族论。”
书是从省图书馆借的,印刷精美,定价198,上架类别是中国史。封皮上有名人吆喝:《发现夏朝》的问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不知道这个“里程碑”的意义到底在哪,我只是害怕那些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读罢之后,还真就以为这就是“中国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