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浪子曾兄 2019-11-23

欢迎大家来到三国回忆录第三集忠贞之志,前面二集是第11章的王允连环计和第12章的贾诩乱武,有兴趣的可以去回顾。提到三国谋士,荀彧肯定是绕不开的。作为士族阶层的代表,一方面得坚守儒家的忠义,一方面得跟随形势保全家族,两者的取舍和平衡很难很难。那么我们就跟随荀彧一起回到三国,领略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回顾我自己文若的一生,总体来说还是积极上进,但忧愁和悲剧的。如果用阶段划分可分为孝廉为官 – 弃袁投曹 – 智保兖州- 迎接献帝 – 驱虎吞狼 – 官渡谋局 – 含恨而终。一生最值得说的和最难的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规划,有多嘲讽,听我娓娓道来。

一 孝廉为官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我叫荀彧字文若,很多人叫我苟或(狗货),对于这个称呼,我表示很无语,叫我荀令君或许更适合。老家在颍川颍阴(现在的河南许昌),生于163年死于212年。从小家境不错,长辈们也有在朝廷当过中高层的官,详细的家族概况见下章颍川世家。

知识分子中产家庭的我,在成年的时候得到了人力专家何顒的推荐,说我有王佐之才。加上家族的培养,很快我被举孝廉,成功当了一个公务员守宫令,这也是我们读书人的理想,鞠躬尽瘁的货与帝王家,争取能建功立业,还天下一个天平盛世。

现实总是残酷的,虽然在26岁成功在京城当官了,但整个朝廷因为袁绍的愚蠢引来了恶狼董卓,一系列措施开始感觉还行,慢慢的人性残暴贪婪暴露无遗,已经触碰到我的人生信仰底线。感觉京师太乱,于是找了一个外调当县令的机会,离开了漩涡之地

没过多久,便辞去了公职,准备回乡隐居了,以便躲避快要爆发的战乱。为了对抗董卓的乱政,袁绍和曹操等人组织了关东联军讨伐。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家许昌也会成为战乱之地,于是跟后来的鲁肃一样,为了保全家族,准备举家迁往和平之地

二 弃袁投曹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刚好这个时候受到了冀州牧韩馥的邀请,于是来到了这个相对太平的地方。可惜好景不长,关东联军胜利后开始了内部争夺,袁绍以一招空手套白狼的妙招,成功取代了韩馥。本来也想走的,但面对袁绍的礼贤下士,加上亲友的推荐,也就留下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一方面没有得到重用,一方面觉得袁绍这个主公太飘不务实,没有匡扶天下或汉室的理想决心。果断了离开这个最大的民企,转而投奔了比较小的曹氏公司。为何要去这个小公司呢,我的考虑如下:

1 曹操这个人相对不错,比较务实。首唱义兵不说,联军打起来的时候,不顾自身安危,真枪实刀的进行了追击战斗,虽然是失败了,但这种实际的为了汉室天下的行为,在我们读书人中留下了很好的映像。这也是我们这些士人,需要依靠的勇敢力量。

2 当时袁绍和曹操还是盟友的关系,所以我去他那里也相对容易,也算间接的为袁绍出了一份力,相信他会放我走的。虽然也有亲友相劝,说这边安定安稳点,待遇也不错,也不用那么尽心,但我还是婉转的谢绝了,因为这跟我想实现的理想差太远。

3 联军打败董卓后,朝廷迁到长安了。所以整个河南京城附近,应该会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不管是人文习惯或社会关系等方面,都觉得能在老家,哪怕附近效力都会是一种好的选择。不求钱多事少,但至少离家近,在交通不发达的当下会方便很多。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三 智保兖州

策略选择嘛,集团太强很难有发挥余地,公司太弱很难有机会展示实力,我想真正的智谋之士,都想和主公集团一起成长。也就理解了为何公瑾子敬等会选择孙策孙权,卧龙凤雏等会选择刘备了。就这样,我顺利的在曹营中,当了负责马匹粮草的司马官

兴平元年,趁着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联合了吕布,想要吐并我们的大本营兖州。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也想在30岁这个而立之年,在曹营中有所作为和树立威信,所以果断将所学应用了出来,分成四步走和二次对陈宫的狙击之战。

1 强烈要求主公尽快回兖州支援。尽管徐州能打下来,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划算,就算能打下来,以当时的实力消耗下,不一定能同时守得住兖州和徐州两地。相比较兖州才是我们的根据地,说什么都不能丢,正所谓无根不立。

2 面对陈宫的计策:模仿曹军主薄的笔迹,想跟我们联合攻打陶谦,只要提供点粮草就行。我识破了但还是假装不知,来了个缓兵之计,说半月内粮草必将送到。当夜就急召夏侯惇回来,援兵到后,果断下令处死了起哄的内应,而成功挡住了第一波攻击。

3 陈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致书豫州刺史郭贡:来个前后夹击,共分曹操地盘。见郭贡没着急攻城,我想着他还在权衡中,于是单枪匹马的出城跟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看我这么勇敢和镇定自若,加上鄄城确实也易守难攻,所以他带兵撤退了。

4 陈宫连输两阵后,从此再也不敢和我轻易斗法了。我看鄄城安全后,派了程昱去劝说范和东阿两县县令,继续对抗叛军,从而在兵微将寡的情况下,保住了三座城池。等主公大军回来后,开始了我们的反击战,双方都各有胜负后,安定了一段时间。

四 迎接献帝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主公看我这次表现不错,所以对我越来越信任了,问了我很多意见。比如进攻吕布刘备等问题。他听取了我的建议:陶谦虽死,但有刘备守着了,而且有徐州世家大族的拥护,多用兵后方容易被吕布攻击,少用兵又打不下来,不要因小失大意气用事。当务之急,应该收割已熟的麦子,补充军队的粮草物资,后在待时机收复兖州全境。

之后又跟吕布进行了两次大战,终于成功平定了兖州全境。刚胜利不久董昭来信说:献帝在东归的路上,对于我们是否应该迎接的问题,不同的集团有各自的答案,而我们内部也分歧很大。我和毛玠程昱都力排众议,建议去迎接,理由如下:

1 搞政治斗争必须正义,至少要一面正义的旗帜。想当年,晋文公迎奉驱逐的周襄王,结果诸侯服从;高祖为被杀的楚怀王披麻戴孝,结果天下归心。这就是正义的号召力。

2 我对主公说道:公贯正义,首唱义兵,冒险通使,心系汉室,乃匡天下之志。现今天子危软,京城破败,义士有卫国之思,百姓有感伤之情。值此之际,正是做事之时,如若错失良机,人心大乱之后,复想用功时,则为时晚已。

3 同时提出了三个纲领:奉天子以顺民意,是为大顺;秉大公以服雄杰,是为大略;扶正义以致英俊,是为大德。大顺至尊,大略至公,大德至义。有此三钢,堂堂正正,气壮山河,无往而不胜。即便有人唱反调,也只能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五 驱虎吞狼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成功迎接献帝后,开始考虑怎么攻打徐州问题,我献上了二计:

1 二虎竞食:

实际授予刘备为徐州牧,私下再给他写封密函,让他杀了吕布。如果成功了,他就势力孤单好处理;如果不成功,也要让他们心生间隙,间接破坏他们的联盟。

刘备得到密函后,看出了我们的计策,主动跟吕布摊牌,表现出他对吕布的诚意,虽然没直接成功,但也为他们后面互相攻击,埋下了伏笔。于是又献一计:

2 驱虎吞狼

A 暗中跟袁术讲,刘备给朝廷上密表,要进攻袁术。

B 以皇帝的名义下一道诏书,让刘备不得不去讨伐袁术。

C 当他们交战的时候,吕布一定会有所动作。

果然,刘备出去第二天,吕布就抓住机会占领了徐州城。

六 官渡谋局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在多方运作下,消灭了吕布,招降了刘备。对于刘备,各个同僚也想法不一,我主张尽快杀掉,以绝后患。但考虑到献帝刚迎接,人心刚归附,所以就先软禁备备了。没想到让他找到机会,逃出了曹营,还占据了徐州,极力攻打后,刘备逃到了袁绍处。

面对即将展开的袁曹官渡大战,大家心中都有数,此战是肯定要打,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对于战前的预测分析,郭嘉有十胜十败论,我也有四胜论:

1气度:曹操明达不拘,唯才所宜。袁绍外宽内嫉,任人疑心。

2 谋略:曹操能断大事,随机应变。袁绍迟重少诀,失在后机。

3 英武:曹操法令严明,赏罚必行。袁绍法令款缓,士卒难用。

4 仁德:曹操以诚待人,对己勤俭对人大方。袁绍沽名钓誉,对己奢华对人小气。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任何的博弈主要还是看主帅双方,至于具体看哪些方面,大家可以参考详细的郭嘉十论(见第23章官渡之战),或我的四论简单些。至于其他诸侯,战前该怎么面对呢,我也想好了以下的规划:

5 东面的徐州:率先成功灭了吕布,刘备也逃了。

6 西面的凉州:派了钟繇去安抚,成功让他们提供了二千匹战马和部分军队。

7 南面的荆州:也用朝廷的名义派遣使臣进行游说,不求他们能加入我方,但至少可以让他们保持中立。在贾诩的帮忙下,张绣居然率众投降了,并在后面立了大功。而刘表,尽管跟袁绍是联合的,但考虑到距离和自保,果然没有参战。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而对于袁绍旗下的文臣武将,我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策略选择。最后的结果也跟我预想的相差不大。特地总结列表如下: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我看田丰刚而犯上,计谋就难被采用;

许攸贪而不治,忠诚就没有保证;

审配专而有谋,但不适合后方;

逢纪果而自用,做事难免霸道;

郭图趋炎附势,难免不明局势。

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关键是看能否扬长避短,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放的位置不对反而是累赘。最好的人才就是阴阳合体,收放自如。

六 含恨而终

知解三国31忠贞之志:悲剧的回忆录,演绎千古忠臣的典范

公元212年,也就是我五十岁死的那年。面对曹操想当魏公加九锡的做法,董昭问我后,我表示反对说:曹操当年首唱义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平定战乱,有忠贞之志谦让的品格,应该用德义来管理天下,不适合加九锡,以免让百姓产生取代汉室的疑虑。

曹操知道后十分不满,其实他心理可能早有了废汉自立的野心。只不过是碍于我们这帮老臣和儒家忠义,到死都没称帝,也算是对我们的一种安慰。但为了帮曹丕铺平道路,找了一个借口让我跟他一起东征孙权,最终我病死在寿春。至于怎么死的,虽然也有争论,但无论怎样,我都是带着无限愤恨和痛苦的。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救东汉的颓势,可以像后面的孔明一样,鞠躬尽瘁的效忠大汉刘氏。所以当群雄逐鹿的时候,我审时度势的选择了,弱小但敢想敢干的曹操,我原本以为他跟我是同道中人,没想到随着人性欲望的膨胀,他舍弃了初衷,背叛我们的理想而选择了现实,而我很难接受,含恨而终或许是我最好的归宿,不然要一直面对别扭的,没办法挣脱的世俗,活着比死会更难受。

这或许就是我们读书人的悲哀吧。。。自身无法实现的梦想,只能依靠他人一起来奋斗,但成功后,人心都会随着时间局势发生改变,能坚持初衷的人毕竟太少。。。在理想社会和现实世俗之间,确实很难平衡好自身和他人,或许这就是人生。。。

本章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三国十二谋士 3 品三国

——写于2019/5/19~ 20-24点

——第一次校订于7月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