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基于红色文化产业培育视角的贵州省脱贫路径分析
2019-11-23 | 阅:  转:  |  分享 
  
基于红色文化产业培育视角的贵州省脱贫路径分析

一、贵州培育红色文化产业,实现脱贫的背景

贵州是我国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按中国新出台的2300元扶贫线测算,去年贵州省贫困人口约有1764万人,相较之前1196元标准下的418万人激增四倍。在贵州省的88个县中,有5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慢”是贵州省的基本省情。贵州省GDP为4602.16亿元,位居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第26位,仅为全中国GDP总量397983亿元的1.16%;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5919亿元的58.7%。贵州省目前仍然是中国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

贵州在中国属于欠发达地区,红色文化对于贵州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不竭动力。在中国西部高原上的神奇之地——贵州,中国共产党书写了曲折、悲壮而辉煌的历史。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中央红军发动了强渡乌江、激战娄山关、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实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的各级党组织,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与反动统治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和巩固了各级人民政权,完成了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迈开了改革开放步伐,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使贵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在贵州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积淀的红色文化,是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他昭示着贵州发展的方向,富含着贵州发展的要素,蕴藏着贵州发展的动力。红色文化产业化是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它的发展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领域,是贵州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红色文化产业有助于开发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品牌,传播主流价值观,能够促进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红色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贵州培育红色文化产业,是奋力同步小康的客观需要,是弘扬革命精神的必然选择,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后发赶超的的有利途径。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新的道路上,在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进程中,我们迫切需要大力开发贵州文化资源,尤其是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价值引领、大众行为塑造、发挥要素支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此,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深入挖掘提炼“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的红色长征文化等资源”,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二、贵州红色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

贵州省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该产业价值链长、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红色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以红色文化的延生为核心,通过红色文化的共享、丰富和传承,增加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收益递增,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延伸红色文化产业价值链。

第二、该产业创新能力强。文化产业因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等优点,被誉为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已成为多数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红色文化产业脱胎于传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业发展模式具有新意。如通过科技融入创意实现红色文化产品生产、营销等环节的高效运转,将创新机制融会贯通于红色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更能提升红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该产业就业功能突出。红色文化产业作为服务型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有机融合,不仅能提供大量传统劳动密集型岗位,有效吸收剩余劳动力,也能吸纳大量人才资本,优化红色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该产业消费潜力巨大。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对于市场的发掘还远远不够。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包括红色文化产品在内,中国实际消费的文化产品只有近千亿元,还不足消费能力的三分之一。如果红色文化产业产品能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就能不断激发购买欲望,使红色文化产品需求成为国民消费的刚性需求,红色文化产业就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五、政府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政府推动型,贵州省政府、遵义市政府在土城镇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制度支持,习水县人民政府也全方位支持了土城镇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2.劣势(Weakness)

规模较小,融资难。与井冈山、延安、红岩、韶山等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相比,贵州省在提高红色文化旅游市场份额和打造品牌知名度方面还需做大量工作。融资难是制约贵州省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

第一、难以引入并留住红色文化创意人才,导致红色文化产业人才资本存量较低,创新动力不足;

第二、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服务质量提高面临压力;

第三、整合资源力度不够,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红色文化产业标准化建设滞后,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机遇(Opportunity)

第一、宏观产业政策保障。2009年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以来,文化产业细分行业受到政府重视,实现井喷式发展。仅就文化旅游产业而言,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培养、继续强化财税和资本支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培育规范的市场化行为等方面,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配套政策。基于此,贵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深入挖掘提炼“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的红色长征文化等资源”,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无疑为贵州省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可以说,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红色文化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第二、红色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影视、游戏、动漫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产品引领时代消费潮流。红色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红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也为红色文化产业升级提供全新思路。如何借势于影视、游戏、动漫等产品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是贵州省红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机遇。

4.威胁(Treat)

发展规划、战略定位不明确,配套政策制度建设滞后。面对国家重点地区红色文化产业大规模发展、其他地区同类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贵州省仍没有明确细致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规划,严重影响了贵州省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政策是鼓励红色文化产业技术和智力成果不断提高的重要政策。由于产权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健全的产权体系作为文化产业的保障,造成景区建设存在雷同、陈列布展内容简单重复、过分追求大规模、高标准等问题接连出现,不仅降低了红色文化产品价值,难以提起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对整个红色文化产业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红色文化产业宏观层面的市场监管亟待加强,产业规制政策亟待完善。

三、贵州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加大市场定位。红色旅游要进行产业开发,必须改变长期“等客上门”的被动营销方式,学习主动分析市场,制定科学的营销组合策略,以促进贵州红色文化业的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对于贵州红色旅游目标市场定位应包括:红色旅游市场的游客定位、红色旅游的特色定位、红色旅游市场辐射范围定位等;?

加大投资力度。合理的投资规划,完善的投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吸收充足的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路线规划,红色遗址修复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力度。贵州省红色旅游仍停留在对纪念馆和旧居游览上,游览形式以静态参观为主,红色景区过于强化旅游的革命教育功能。旅游主题单一,缺乏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如能进一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娱乐文化演出项目,丰富红色旅游模式,就能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为中心,充分拓展相关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旅游纪念品、民间手工艺品、地方土特产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带动第一、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红色品牌的培育,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但是红色文化品牌获得市场认可,关键还是要依靠市场化的宣传、运营与管理。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科学合理的红色文化品牌宣传战略和发展规划,才能使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市场化、规模化,把贵州省红色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从而实现脱贫。







献花(0)
+1
(本文系咩咩酱c6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