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理之气候地理第7篇:海陆差异和中国冬夏季风

 ldtsg1957 2019-11-23

这是中国地理第88篇,气候地理第7篇。

由于中国位于北半球,这里主要介绍北半球

一.海陆差异和气压中心

1.海陆差异

海陆差异指的是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陆地的升温或者降温都比海洋快。

如果没有海陆差异,全球是标准的气压带,风带,三圈环流,但是因为海陆差异,就会打破(切割)这种标准的分布。

2.夏季和冬季北半球气压中心

在夏季,由于海陆差异,如果没有海洋存在,北半球应该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分布,但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海洋整体温度比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温度低,导致了形成同纬度陆地低压,海洋高压,尤其以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印度低压为最,亚洲整体是低压。

在冬季,同样的道理,海洋整体温度比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温度高,导致了形成同纬度陆地高压,海洋低压,尤其以西伯利亚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为最。

二.季风

季风,就是风向因季节更替的风。如果没有海陆差异,全球就是标准的风带,但是因为海陆差异,打破(切割)了这种标准的分布。

1.夏季风

夏季的时候,由于海洋高压,陆地低压,形成了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

  • 东南季风

  1. 风源:产生在海面上的副热带高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变动,海面的副热带高压地区也在变动。

  2. 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东南(从东南吹来)。

  3. 进程:四五月份影响华南;六月进入长江流域(包括韩国南部到日本中南部一带),在此停留大约3周到四周,形成梅雨季节;七八月移动至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九月份迅速南撤,十月基本离开中国了。(季风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在南海北部,中间经过3次突然北推和4个静止阶段,5月底至6月5—10日到达华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抵达长江流域,7月上旬中至20日,推进至黄河流域,7月底至8月10日前,北上至终界线—华北一带。

  • 西南季风

  1. 风源:主要是由信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太阳刚好在夏季直射在印度半岛),外加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形成印度低压。

  2. 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西南(从东南吹来)。

  3. 进程:主体区域地处0°~30°N之间,主要影响中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区普遍被认为是以红河大断裂为界,月、7月云南区域内印度洋净水汽贡献率远大于太平洋水汽,云南区域主要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8月时,云南区域内太平洋净水汽贡献率逐步超过印度洋水汽,东南季风的影响逐渐加强。

2.冬季风

冬季的时候,由于海洋低压,陆地高压,形成了陆地吹向海洋的季风。

  • 西北(东北)季风

  1. 风源:产生在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2. 方向: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中国华北地区风向是西北,华中地区转为正北,华南以南转为东北。(在中国华北及日本北部和中部为西北风,中国黄河以南、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及日本南部和冲绳为东北风

  3. 进程冬季风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几乎不受影响,原因是海拔较高,而且北部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等可阻挡冷气团南下。一般在9月初影响中国北方地区,10月中旬才在东亚完全建立,这时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也突然从夏季型转为冬季型,夏季风完全撤出,冬季开始,1月最强盛。

三.夏季风和冬季风特点

  • 夏季风特点

由于从海上而来,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所以温暖湿润,制我国东部地区,控制范围比冬季风小,控制我国时间短。

影响范围:除了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南部的藏南谷地受西南季风影响。

  • 冬季风特点

由于从陆地上而来,从高纬度到低纬度,所以寒冷干燥,较夏季风强劲,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控制我国时间长但是若经过海洋携带水气,则容易在迎风面地区降雨,如台湾北部、海南东北部、越南东岸等地区。

影响范围:除了青藏高原地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