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6年,黄河突然断流,人们在河底发现的宝贝,如今已成传说

 昵称散步收藏 2019-11-23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几千年来,黄河一直奔流不息,从未发生过自然原因引起的断流。但是从1972年开始,黄河下游河段却屡屡发生断流的事件,直到近年来才得以改善。在黄河断流期间,人们从黄河河底的淤泥里,曾经有过惊人的发现。

虎哥今天给大家来点新鲜的,讲讲黄河断流后,人们发现的东西。

从黄河开始自然断流后,最长的一次发生在1997年,当时黄河在山东段出现了断流,时间长达7个月。这段时间内,无数附近居民和慕名而来的外地人涌进了黄河干涸的河床,在水坑里捞鱼,往往都能满载而归。当然,不少人还从黄河河底找到了古董。从秦汉时期开始,黄河就是中国著名的漕运通道,由于战乱和自然原因,沉没在黄河里的商船不计其数,随着泥沙淤积,这些遗迹往往都尘封在了黄河河底,等待人们的发现。

当然,找到的文物还是要上交给国家的,不能私自占有。不过在1986年,黄河断流的那次,人们倒是发现了一种不用上交给国家的珍稀宝贝。

这事儿发生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境内。1986年10月,建设了长达8年之久的龙羊峡水库终于竣工,正是开始蓄水。在龙羊峡水库的下游河段,也因为蓄水迅速出现了干涸。要知道,黄河上游自古以来就是从来没有干过的,在这里的河床上会发现什么东西,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首先,人们发现的是在河底已经被磨平了棱角的巨石,跟一张大圆桌一样。这些巨石是河床的组成部分,因而才没有被涛涛的黄河水冲走。周围人带着家伙开始在附近的河床上挖掘,但这里的河床光秃秃的,泥沙很少。没有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

然而,人们却在这里发现了一种传说中的珍宝,鸽子鱼。在青海和宁夏,上千年来流传着一句民谚:“天上的鹅,山里的鸡,比不过黄河鸽子鱼。”鸽子鱼是黄河上游的一种稀有品种,由于生活在深水层,人们很少能找到鸽子鱼的踪迹,因而价格不菲。鸽子鱼浑身长着金色的鳞片,头部较小,身体偏平,是一种非常鲜美的鱼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当时,黄河上游还没有找到过鸽子鱼,这一发现令老饕们沸腾了,后来在龙羊峡附近来了一大批捕捞者,鸽子鱼很快就被捕捞殆尽,如今已经成为濒危物种,被列入了《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

虎哥也听说过这种鱼,但是野生鱼类虎哥从来不吃,不管口感有多好,一个是卫生问题,另一个就是野生动物还是少吃比较好,这是虎哥一直以来的习惯。不知道大家听说过鸽子鱼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