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海卓越的这堵墙,谁都不服就服你

 XiangBiao1 2019-11-23

有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有人因为相信而看见!


我接手的时候,卓越前海中心一号楼大堂的室内设计(施工图)早已做完。

老板对之前管这个项目的建筑师提出的要求是大堂一定要独一无二。这四个字害死人啊,写字楼发展到今天,一点点创新都非常困难,更何况要独一无二。项目建筑师做了无数方案老板都不甚满意,最后一咬牙一跺脚,不就是要一个没见过的吗,那我就给你做个最高的大堂。于是,这个大堂出现之初就极壮观,大堂最矮的地方2层,最高的地方竟然做到了7层,结构高度从11.7米到30.9米。


建筑方案为TFP设计

这个高差极度变态,是这个大堂最大的特色,但同时也是室内设计需要去克服的最大难题。建筑设计挖的坑,只能室内设计去解决。所幸建筑室内设计都是TFP,让他们内部消化好了。

解决天花高度接近20m的高差,能用的方式无非四种:体,面,线,点,这几个方向TFP都做了尝试,最后大家一致认可的方案是通过像素点来消化高差。说实话,这个概念还是蛮酷的,完成的方案也还OK(石材立面过于装饰,一点不像建筑师做的室内设计)。

TFP做的过程方案,天花的处理,无非就是点、线、面

说到这里,故事其实差不多就应该结束了。直到有一天,老板大半夜打电话给我说,他还是觉得大堂没达到他心目中的独一无二,让我再做几个方案看看,看看……

这个故事重新开始的波澜不惊,一方面是已经完成施工图及采购招标的方案,另一面是完全不知道方向在哪里的方案。所有人都跟我说,别折腾了,搞个招标出几个方案糊弄一下就好了,最后还是按原图施工,皆大欢喜。说实话——一点不吹牛——我也是这么想的!

这个想法自始至终都在影响着我之后做的所有判断:想再多都没用,尽管放手去做,大不了回到开始的地方!

我从来不是一个激进的人,做什么事都会多少留好余地(这也是我为什么发不了财的原因),感谢TFP的方案,让我有挑战新方案的勇气。

国内(包含香港)的写字楼我自认为看的不少,真正打动我的写字楼大堂屈指可数,做的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怎么算好我说不清楚,但是怎么算不好我心里还是有数的。“糊弄”的方案自然不可能找太大牌的设计公司(KPF,SOM,Foster+P),国内选了城市组和于强,投标,回标,两家单位不约而同的做了墙面天花一体化的设计概念(毕竟点线面体已经被TFP尝试了个遍),相比较而言,两家的方案只有实现难度的区别——非常难和超级难。

城市组最早的方案,其设计的基本元素几乎都没有再改变过,最终的实现度极高

天哪,城市组这个方案也TTM酷了……但是,能实现么?大概这是所有人看到城市组的方案以后,第一个出现在脑子的问题。

我脑子里蹦出来的问题更多:施工图咋出,用什么材料,如何施工安装,有能做的供应商么……最后,这要花多少钱啊!

这些年扎婶和MAD到处建房子,也到处都在呈现卖家秀和买家秀的故事,我之所以一直对曲线不感冒也是因为国内的材料的加工和施工都还远远落后于设计软件(其实背后真实的原因我觉得是开发商不舍得花钱找最好的资源,国企开发商倒是有钱,但由于各种原因没去找最好的资源),正常情况下,我大概率会直接把这个方案毙掉,不过想想反正大不了回到TFP的方案,城市组的方案虽然难一点,权当一个极限挑战。


通过墙面天花一体化,消化了将近20米的屋顶高差

给老板汇报,不出所料,老板看上了这个方案。当时我会上跟他说,您真的决定要用这个方案了么?如果确定,那我需要最大的授权,设计、成本、采购、工程都要听我的(现在想想我真TM傻x,这种吃力不讨好风险极大的事情,今后千万别再做),老板说,好。我真的是Too young too naive啊!

不管未来困难有多大,先把眼前的问题梳理出来,需要面对主要是以下5个问题:

1、实施深化方案怎么做

2、采用什么材料

3、如何安装

4、谁来安装

5、成本是否可控

关于这些事,指望城市组其实不太靠谱。老潘(向东)是一个很有追求设计师,但是这样的方案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室内设计相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在参数化设计方面能力其实差很远。我把这五个问题抛给他:潘总啊,你的这个方案真的很漂亮,但是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后面的事咱们免谈哈。老潘说没问题,他有特别牛的后援。后来我发现,老潘其实也是在忽悠我,这个后援确实很牛,但是他们也没那么熟,且也没做过这样的工程,不过好歹先找到了可以做深化设计的人。

再回头看看老潘这个方案的几个难点:

第一,曲面造型,目测大量出现双曲;

单看这个曲面造型就已经很酷了

第二,老潘想像中的材料是UHPC,或者石材(估计他也是觉得石头实现起来有点困难,比如zaha的广州音乐厅,人造材料塑性方面相对简单点),其他材料他都say no;

第三,一般曲面造型为了减少曲度,会采用沿着曲面法线竖向排布或者采用其他更容易控制的三角形或者六边形(他的后援一开始就提供了好几个类似的方案),但是他希望模拟传统砌石的工艺,就是一条一条的横着垒起来,这样做曲面的难度会被成倍放大;

四种不同板块分格的模型图,任何一种都比原方案的要简单

第四,不管用什么材料,曲面的顺滑度是决定最终完成度的最重要的环节,曲面在现实空间中的三维定位是除了曲面材料之外更大的挑战,所以这个曲面背后的龙骨,也必须采用参数化设计,而非传统的主次龙骨。并且每一个安装节点都需要具备三维可调。

安装龙骨也需要进行详细的参数化设计,同时没有一个支点都需要三维可调

以上这些就是深化单位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眼见着老潘只有坚持没有解答,我强烈要求直接对接他的后援。

初见甄总(科信),是在一个炎热初秋的午后,一号楼大堂的工地。当时我简直惊呆了,很难把眼前这个土匪包工头一样的人和高大上犀牛软件参数化设计联系到一起。但,我没有丝毫犹豫,直奔主题:甄总,这个项目你觉得要花多少钱。据后来甄总说,我是第一个提这样问题没被他怼的人(我怎么记得他还是数落了我一番),我猜是因为他大老远从番禺过来总不能白跑一趟,一句话不说就回去对不起油钱。当时老甄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反而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后来发现他一贯如此,按照他的说法是,大部分问问题的人自己根本不知道他问的问题是什么,所以他先要帮问问题的人把问题理清楚):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啊?哦,石材啊,那这个可就难了,加工厂需要去买5头的磨机(具体是啥我记不清了,太专业),一般石材加工厂都没有这个,我这边把犀牛图纸出好,把每一块石材的加工数据输入打磨机,石头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然后需要现场三维测绘定位,施工只能用登高车,不能用脚手架,啥,为什么,你把满堂架一铺,还测绘个屁啊,龙骨的安装定位准了,面材才能准确安装,每装一块都需要复测……啥,不用石头能拿什么做?复合金属板啊,表面贴仿石面板……多少钱,你都没说你要怎么做拿什么做,我怎么能瞎说一个价格呢……我觉得吧,你们还是算了吧,太贵,你们花不起那个钱……!

这个过程除了零星的提问,我基本没有插话的机会,不过,这个貌似粗鲁脾气耿直的西北汉子,还是让我看到了某种不曾遇到的专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鬼使神差的就相信了他说的东西。借着他喘息的机会,我问他,你能做施工吗?他怼回来,这种项目他能做,这个项目,他不做。

牛逼!

他让我去看他们在深圳做的招商证券大厦里面的一个金蛋,全双曲,我认真去看了,顺滑度各方面都相当精致,至少让我在安装这块心里有了一点底,人家确实有牛逼的资本。同时我也知道,甄总就是那个对的人。

安装的问题暂时放在一边,现在需要确定的是到底使用那种材料。因为不管是那种材料,其实安装的难度都是一致的,假设老甄能安装,那么只需要把关注点放在材料上事情又会向前迈进一大步。

但事实上,我可以选择的材料真的很有限。

UHPC高强混凝土板:因为是水泥纤维板,所以这种材料大多用在室外,用在室内其加工精度很难做到精致,同样类似的材料还有GRC,暂时可以作为一个选项放在一边;

UHPC是设计师首选的材料

杜邦可利耐:加工成型可控,但是材质本身是人造石,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塑料感,且后期需要大量的人工现场打磨,这玩意听着就不顺滑;

3D打印:听着挺酷炫的,但是实际可以用于3D打印的建筑材料选择非常之少,我看过材料商提供的资料,这个黑科技距离高精度的实操还有不少的距离;

硅陶复合板:这是一个日本供应商的材料(恩加岛),介乎于水泥纤维板和杜邦之间的一种材料,可塑性极强,加工安装一体化程度也很高,我看过建成项目的资料,除了质感不太满足设计师的要求,其他都完美,也可以作为备选材料之一;

复合铝板:可塑性强,且技术成熟,唯一的问题是,表面无法做出来天然石材的质感,实木复合铝板及仿木纹铝板(转印反印)都是市面上常见的铝板表面处理方式,但是石头质感的热转印就很糟糕,特别假(也有仿石的薄片材料,多数比较花,不干净),但是作为比较可靠的材料,我把它保留下来,有机会去说服老潘;

天然石材:CNC加工(就是甄总说的那种5头的打磨机),据说市场上所有的CNC打磨机都是一个供应商供货,所以他要求全国统一定价。这个选项是最接近老潘的预期,当然一个字,超级贵!而且除了贵之外,CNC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就是慢,初步测算要加工完这个项目所需所有的石头要18个月,黄花菜都凉透了。

CNC石材加工,时间和成本都是问题

以上就是所有可以选择的材料,好像没一个靠谱的。咋办?老潘还是很坚持,似乎老板也没有丝毫想改变想法的意思。

因为这个事就折腾了快三个月,期间我们考察了甄总的复合铝板加工厂,对于铝板来实现双曲越来越有信心,但是面材使用什么材料还是一筹莫展。我在另一个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他们的一种材料,是在任意基层板上直接喷天然石粉,我问她能不能在弧形板上采用这样的工艺,她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要求,不过可以试试。试做的样板观感非常不错,非常接近天然石材,只是有点荔枝面,没法做到亚光。

铝板表面喷砂,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材料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大家对这种表面喷涂材料基本已经认可,只是无论是老潘还是我,都觉得还可以再尝试一下,因为我们想象中的这个项目不只是要做到good enough,而是要做到excellence。

2017年11月我在广州参加注册建筑师再教育的课程,不知道讲课的老师哪句话触动我了,我在课上就给做一位做室内设计的朋友发信息问认识不认识薄石加工的人推荐一个给我,那边很快回来信息,有。接着梁总(梁爽)的电话就打进来了。从梁总那里我了解到薄石在室内装修行业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材料,最开始做薄石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原料成本,但是一般的工艺是复合(薄石复合在便宜的花岗岩上)之后再打磨,而弧形薄石显然做不到,需要先打磨再复合,因此工艺上比传统薄石复杂很多。

而且石头真的能弯折么?哪怕是我们的弧度非常微妙(我们大部分的板的四角曲翘只有20mm之内),面对石头这样的脆性材料,梁总这样玩了几十年石头的人也没底。直到甄总和梁总合作做了一个超级牛逼的样板,再以后任何有质疑的声音,我都会拿出这个视频展示给他们看,可以像纸片一样弯折的石头,是存在的。

这是一段经典的视频,可以随意变形的石头,每当被质疑的时候,我就会拿出这个视频,视频右侧就是传说中的甄总

简单把上面罗里吧嗦的一大堆话总结一下,那就是,如果要最大限度的完成设计意图,我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材料是,复合铝板+薄石。

从对这个项目一筹莫展,到初步确定材料方向,时间已经到了2018年1月。

铝基薄石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有很多,比如石材和铝基之间到底要怎么连接。任何胶粘剂都存在老化问题,所以正常情况下复合材料都必须增加机械连接,比如万科滨海大厦的立面石材就是采用的6mm石材和铝基之间除了粘胶之外额外增加榫槽。但是我们的石材只有2mm厚,根本不具备机械连接的条件,全靠粘,胶水的稳定性就是第一个问题。当我们费心巴拉的解决了胶的问题,又有新的问题冒出来,因为石材太薄,胶水的颜色会渗透到石材的表面,污染石头,破坏质感。解决了胶水颜色问题,又出现水刀的问题,刷头的问题,固定的问题,封边的问题……问题层出不穷,永远不知道下一个问题在哪里等着你。

本来我以为技术问题是这个项目最大的问题,但是我太天真了,当初我跟老板拍着胸脯保证我能做出来的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技术问题,但完成一个如此非常规的项目,最大的困难从来不是技术层面的,而是团队的决心和流程的合规性。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出现就受到各方的质疑,哪怕是我们已经花尽心力解决了技术问题之后,仍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这样的项目从来没遇到过,不就是打份工吗,为什么要去挑战哪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还要冒犯现有的制度流程框架。这些问题我都解答不了,我只能在朋友圈一遍又一遍的给自己洗脑,不断自我暗示做这件事的意义,希望这样的动作可以影响我周边的小朋友。

有些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有些人因为相信而看见!

这句话,我一直是信的!而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更多和我一样相信这句话的人。

样板段的材料编号图

为了确保质量可控和流程的合理,我只能不停的做样板,样板定材料,样板定标,样板定团队,一个样板不行,那就再做一个,总之做到所有人满意为止。做样板的过程确实意义非凡,甄总做的第一个样板观感并没有达到期望,很多瑕疵,发现了很多实际的技术问题,但即便是那样一个并不完美的样板,也给我更大的信心,这件事一定可以做成。到第二个样板的时候,公司项目团队几乎是带着显微镜去审视验收,最挑剔的人,到那个时候,也都放下了固有的成见。

2018年2月1日,第一次样板,这个帅哥就是鼎石馆的梁总

2018年4月2日,第二次样板,就差拿放大镜看了

故事到这里其实基本可以结束了。并不是说大面积建造的过程不痛苦(各种冲突、各种矛盾、各种人员更替、各种谩骂撕扯,过程过于火爆,此处略去3000字),而是说,这些现实的痛苦已经无法阻碍这堵墙的呈现,谁也阻止不了。

2018年中秋,甄总在跟我的一次技术争执后突然中风晕倒,听到这个消息后有种莫名的惶恐涌上心头,我们一直在坚持的真的那么有意义么,值得付出命的代价?但我想它一定是有意义的,没有这种淬火,断不会有凤凰的涅槃重生,没有这些匠人的坚持,怎么能够改变这个行业。

这是我在得知甄总病情好转之后发的朋友圈

关于这堵墙的故事还有很多,实在写不动了,只能通过照片记录其间的艰辛。太多图了,不想看可以掠过。



这个项目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多,容我再多说两句。

感谢卓越李晓平总裁,没有他对设计的非凡品味,就不会有这个方案落地的机会;


感谢深圳置业卜炜总,没有他在前面帮我挡来自四面八方的子弹,我估计还没上路就死了;


感谢城市组的所有设计团队,潘总,黄工……没有这个非凡的创意,以及设计师的蜜汁执着,就不会有这堵墙;


感谢甄总,没有你的工匠精神和非凡技艺,再牛逼的方案也只能做成卖家秀;

感谢梁总,没有你的苦苦坚守,再美的梦想还是会打折扣;


最后,感谢项目的执行团队,李俊,凌博宇……没有你们我寸步难行,所幸我们一起见证了奇迹,值得吹一辈子。



2018年11月,我左边脸因为面瘫完全不能动,只好面目狰狞的出现在工地吓唬人,以纪念!

似乎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花了多少钱?

只是当人们面对这堵牛逼的墙的时候,这个问题真的还那么重要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